[新華訪談]新常態不是“為官不為”的擋箭牌
2015-03-08 17:42:0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瓊 孫靖 |
分享到:
|
治理“不為”拖不得,精神面貌新狀態 主持人: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精神面貌要有新狀態。廣大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始終把為人民謀發展增福祉作為最大責任,始終把現代化建設使命扛在肩上,始終把群眾冷暖憂樂放在心頭。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職責,狠抓貫徹落實,創造性開展工作。完善政績考核評價機制,對實績突出的,要大力褒獎;對工作不力的,要約談誡勉;對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的,要公開曝光、堅決追究責任。那么,我們剛才討論了“為官不為”的原因和危害。接下來,如何治理?怎樣問責? 王滿傳:“為官不為”的現象已經引起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接下來一年,我認為,首先要讓地方政府、各部門官員知道新形勢下對他的要求是什么,新形勢下到底該怎么為。一是列出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對官員要有明確要求,承擔責任。二是調整領導干部考核體系,對官員提出要求。 宋立: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中組部出臺了新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方法。其中減少了經濟發展類指標的比重,增加了人民生活、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節能減排等方面的指標。 高波:我們說不唯GDP,不是不要GDP,接下來是考慮怎么去填補GDP之外的空白地帶。有兩方面很重要,一個是改革。依法治國,依規治黨進入到新常態,是不是有法治GDP、作風GDP呢?我們要對干部考核評價體系進行結構性的調整。 二是要監督,包括問責。王岐山書記有這么一句話,他說“再不作為的話就要算算賬了”,從戰略重點上,前一段時間可能主要突出治理的是亂作為,但不等于縱容不作為。所以再接下來,我想考核方式也應該增加一些新元素,比如能不能把干部的考核評價體系更加開放和多元,不要變成少數人來評價少數人,讓我們黨員群眾,讓我們的社會公眾的知情權、話語權、監督權能夠做實。包括利用互聯網新媒體手段,對政情、政績有更多監測手段。在這個基礎上,拿起問責手段。 中央紀委有關領導在公開訪談中也談到,2015年將是問責年,對于不作為、慢作為、懶作為的干部,現在也要算賬了。要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大道至簡,有權不能任性。 主持人:除了嚴肅問責外,還有什么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官員做事的“動力源”呢? 王滿傳:要解決官員認識中有作為的動力在哪兒這個問題,調動他的積極性,也要分析為什么一些干部尤其是基層公務員沒有積極性心態,是不是與待遇有關?是否與目前的干部人事制度有關?我到基層調研發現,一些縣提拔干部是按照年齡劃線,50歲提不到副處就晉升無望,提前退居二線了,而在縣這一層,四五十歲正是干事的時候。沒希望自然就喝茶打牌去了。干部人事制度中央明確要改革,要采取新的措施。 另外,對于怎么樣創新,在簡政放權之后不再審核后在怎么樣創新和提高能力方面要采取措施,不但只拿鞭子,也要有胡蘿卜,要扶上馬,用綜合措施應對問題。 陳芳:身在崗位就該有作為,這既是依法履職的要求,也符合反腐倡廉的規定。解決干部工作的動力源問題,就是要讓有為干部有位,要形成這樣一種良性激勵機制。我們看到,中組部出臺新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這是很好的考核導向。另外,對公務員特別是基層公務員和財政供養人員調資,不斷激勵他們干事創業的熱情,也是從待遇留人的角度給踏實干事的干部給予更好保障。對于公務員和廣大干部而言,要讓他們也能夠體會到為民做事的職業尊嚴。 主持人:好,感謝幾位嘉賓今天跟我們談了這么多的話題。新常態的概念不能被無限泛化,不能偏頗認識。新常態下官員不但不能不作為,反而要奮發有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精神面貌要有新狀態。一句話,新常態不能成為官員“為官不為”的擋箭牌,而要成為更加有為的新起點。感謝各位網友收看我們今天的訪談,感謝各位嘉賓的作客。再見。 |
相關閱讀:
- [ 03-07]國內|習近平治療“病樹”講話言近旨遠|李克強:中國經濟要頂住下行壓力
- [ 03-07]李克強:中國經濟一定要頂住下行壓力
- [ 03-07]專家全面解讀新常態下“一帶一路”:為中國經濟帶來重要增長動力
- [ 03-06]政協常委林毅夫:中國經濟還有20年8%的增長潛力
- [ 03-06]辜勝阻:“雙引擎”推動中國經濟列車穩步前行
- [ 03-06]中國經濟或以7%左右增長20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