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呼吁:延長地方債務處理過渡期
2015-03-09 07:15:37?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的程序進展最快要到2015年年中;2015年地方政府到期需滾動的債務接近2萬億元。2014年11、12月投放的信貸可以緩釋今年一季度的風險,加之一季度并非開工旺季。因此二季度風險可能會逐步顯現,不排除部分土地出讓金收入與稅收收入均大幅下降的區域出現債務‘青黃不接’的流動性風險。”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澤彩告訴記者,“《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的出臺標志著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有利于抑制地方政府過度借債、降低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但如果相關工作推進過快,短期內徹底關閉融資平臺公司等預算外融資渠道,而地方發債政府不做及時調整,可能出現短期財政緊縮,并誘發區域性金融風險。” 針對這一問題,全國政協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接受記者采訪時說,“2015年到期的地方債至少2萬億元。地方政府發展是需要一定財力支撐的,前些年靠融資平臺隱形負債為主來支撐,現在確定了陽光化的地方債的發行,但在年度內提高不到太高水平,局部地區流動性問題需要高度關注。”賈康認為需要加快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立法和契約精神的培養,不過他也指出:“這是一個慢變量,但大家已經明顯感覺到,今年年度運行中的壓力就在眼前。我個人認為,如果國家態度這么堅決,那么舉債規模可以適當再抬高一些。” 于國安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就建議專項債券規模適度擴大。“我們感覺1000億元太少了,分到各個省就沒多少了,現在水利、公路建設、鐵路等都有很大的資金缺口。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我們還是需要靠投資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所以建議中央多發一點專項債券。” 除了呼吁擴大發債規模、盡快把地方債“前門”開大外,還有不少人士建議“關閉后門”的步伐可以適度放緩。 賈康告訴記者,現在確實有一種聲音,認為融資平臺等預算外融資渠道不應在短期內徹底關閉,有人建言,希望讓其起到過渡作用。“或許會有其他變通的辦法。”他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肯定要有一個平穩過渡,我們要穩妥地推進改革。我們過去改革之所以成功,就是在堅持改革方向上堅定不移,但是在一些具體政策的處理上要十分審慎,要于法有據而且要確保改革逐步推進,要避免出現系統性和區域性的風險,這是非常關鍵的。” 于國安表示:“國家明確說要有一個過渡期,但是過渡期有多長現在還沒有明確。如果經濟一直下行壓力比較大,過渡期適當長一點還是有好處的。目前經濟形勢下,我覺得應該有2到3年的過渡期比較合適。我覺得還是平穩過渡比較好,要穩妥推進,不要搞急剎車。”□記者趙婧 王璐 蔡穎 |
相關閱讀:
- [ 03-09]河北團小組討論會1/3代表缺席 副書記“發飆”
- [ 03-09]兩會上代表委員說多未必錯多
- [ 03-09]臺籍代表張曉東:兩岸貿易協議談判越短對臺企越有利
- [ 03-08]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代表:深港通有望下半年推出
- [ 03-08]西部貧困地區代表:布局重大項目實現持續脫貧
- [ 03-08]袁敬華代表的20多年特教情結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