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全面小康,不讓一個少數民族掉隊
2015-03-10 11:09:05?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責任編輯:陳瑋 陳暉 |
分享到:
|
“要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堅持精準扶貧,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在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關注少數民族地區的扶貧問題,一個大國元首念茲在茲的關懷,溫暖的不僅是在場的代表委員,更是億萬不在場的父老鄉親。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這個奮斗目標提出開始,就把共同富裕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有一個地方貧困,就不是“小康”;有一個民族苦厄,就不算“全面”。從踏訪河北阜平“看真貧”,到給獨云南龍族鄉親們回信希望“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體現著各民族同榮辱、共進退的手足之情,釋放出為最廣大人民謀福祉、求幸福的博愛精神。 新中國成立以來,少數民族地區和廣大農村得到了很大發展,但一些民族地區群眾困難多,困難群眾多,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難度較大??傮w而言,民族地區和廣大農村依然是我國發展的重點、難點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F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只有幾年時間,越是任務緊迫、時不我待,越是要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行動,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貧困群眾得到實惠,讓民族地區獲得發展。 十八大以來,正是在黨中央的領導和關心下,少數民族的扶貧工作順利推進。一些民族地區,黨員干部到村、資金項目到村、扶貧工作隊到村,精準扶貧提高了扶貧效率;一些貧困地區,優先實施水、電、路改造,民生改善強化了情感紐帶;一些農村地區,幫助村民發展特色種養殖業,外在幫扶激活了內生動力……輸血與造血相結合,政策與實際相結合,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的發展欣欣向榮,釋放出巨大的活力與潛力。 我們常說,民族地區是我國的資源富集區、水系源頭區、生態屏障區、文化特色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集這么多的“區”于一身,既表明了民族地區的獨特優勢,也充分說明其復雜性和艱巨性。從天山腳下到武陵山區,從彩云之南到塞外草原,習近平總書記的“少數民族緣”,極大地鼓舞了全國各族群眾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的信心和干勁?!凹热贿x擇出發,留給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在中央帶領下,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啃下扶貧攻堅這塊硬骨頭。 |
相關閱讀:
- [ 03-09]汪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不能再存在絕對貧困
- [ 03-09]張八五: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是寧夏人民的最大夢想
- [ 03-09]改善基層干部待遇,助小康盡快“全面”
- [ 03-09]“全面小康”就要不留“短板”
- [ 03-08]“小康社會”是一種關于社會目標的“中國式表達”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