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兩會期間,政治局常委參加人大代表團審議、政協界別分組討論是重頭戲之一,也被坊間稱作“下團組”。近年來,多個重大政策宣示由此發出,領導人下團組成為外界觀察中國政壇的風向標。
按照慣例,七常委每年兩會下團的足跡都會“遍布中國”。截至10日,習近平等七位常委已參加二十余省市區代表團審議,談論話題從經濟增長、深化改革到生態保護、簡政放權,不一而足。
梳理近年常委們下團的講話內容,可以發現中央的發展思路和關注焦點,關于經濟發展、民生工作、反腐等問題也有了一些創新提法。
1
談經濟:
做好加減乘除適應引領新常態
“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抓住創新驅動發展和產業優化升級。”10日,習近平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不能再唱“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二人轉”,要做好“加減乘除”。
相較于去年兩會,“加減乘除”、“新常態”都是今年新提出的詞匯。“加減乘除”是對經濟大棋局上的重新布局,體現對未來工作著力點的新平衡。以“新常態”定義當下的中國經濟,按照新常態在戰略上審慎選擇中國的宏觀政策,是對中國經濟進入新的階段之后的戰略性思考和抉擇。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七位常委下團時至少7次提到新常態。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下,如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
從產業結構發展上看,“要在協調穩增長和調結構中闖出新路子”。李克強在河北代表團審議時說,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大力培育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中形成促發展的更強動力。
“要緊緊圍繞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這一中心,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張德江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時說。俞正聲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則強調,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適應市場需求、具有比較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
從經濟增速調整上看,要“科學看待增長速度”。劉云山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說,善于發現和用好新常態蘊藏的新機遇,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在促進產業升級、挖掘發展潛力、實施創新驅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新成效,推動我國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從發展動力轉換上看,張德江強調“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持續活力”。張高麗參加天津代表團審議時說,要堅持用改革創新的思路穩定經濟、調整結構,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2
談民生:
提升民眾“獲得感”一諾千金
立國之道,惟在富民。民生工作的落實和推進,關系到能否釋放全民共享的“民生紅利”,關系到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在討論民生話題時表示,找準民生領域改革“痛點”對癥下藥,讓人民對改革有更多“獲得感”,是當下深化改革最重要的抓手。“獲得感”作為今年兩會上的新提創新詞匯,躍居關注榜前列。
為加快解決民生難題,習近平提出了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不開空頭支票。9日,習近平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扎實推進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一諾千金,說到就要做到”。
“要以增進民生福祉為目的,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進步。”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做出了這樣的概括。
在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貧困的短板依然存在。目前,我國仍擁有7017萬貧困人口,12萬多個貧困村,貧困面廣、程度深。把扶貧開發工作放在統籌推進“四個全面”中謀劃布局,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是“題中之義”。
2013年11月,習近平在湘西調研扶貧攻堅時強調要“精準扶貧”。今年針對扶貧工作,習近平指出,“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 “堅決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
持續打好扶貧攻堅戰,習近平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時說,要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
“下一步扶貧攻堅難度越來越大,剩下的都是‘硬骨頭’,我們將重點解決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偏低的問題。”李克強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重點提出扶貧工作下一步工作重點。
3
談反腐:
凈化政治生態治庸治懶
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6日,習近平在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首次強調,要著力凈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從政良好環境。
全面從嚴治黨,從2014年兩會上提出的“三嚴三實”到2015年的“凈化政治生態”,關于黨的作風建設,今年七位常委下團時也紛紛提及,記者梳理發現,這一話題至少比去年多提兩次,為政治文明建設再次注入新動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兩度提及“為官不為”現象。李克強強調,對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的,要公開曝光、堅決追究責任。
“當官就應該有責任、有擔當,‘為官不為’是官之恥辱,‘為官有為’才是做官的本分。”針對“為官不為”的現象,劉云山在湖南代表團審議時說,要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機制,加大治庸治懶的力度,引導各級干部更好地履職盡責、積極有為。
“要不折不扣落實中央巡視工作方針,讓利劍高懸、震懾常在。”“要抓早抓小,觸犯了紀律就要及時處理,決不能放任自流。”王岐山分別在參加海南和北京代表團審議時指出。
“凈化政治生態”釋放的信號,告訴我們,持有那種“反腐該停一停了”、“作風建設是不是要歇歇了”、“為官不易,多干不如少將干”論調的官員,是時候醒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