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電信詐騙涉案額107億 代表建議運營商應擔責
2015-03-14 09:28:2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瓊 李艷 |
分享到:
|
癥結 發案居高不下源于監管不力 “他們都是經過專業培訓,像流水線一樣實施詐騙。只要電話接通,當事人就如一只小羊羔被一群狼圍住一樣?!标悅ゲ耪f。 他介紹,騙子的這種“流水線作業”,還體現在取款過程中。以上述被騙3800多萬的案件為例,公安偵查發現,為盡快將這筆巨款取現,騙子購買了3607張銀行卡,涉及大陸17家銀行。 因每張銀行卡境外取款每天限額1萬,為將騙款在凍結前快速取走,頭目雇傭5個洗錢轉賬團伙,歷時20小時瘋狂取款,涉及臺灣26家銀行,797臺取款機。 數據顯示,第一筆13:50在鄭州轉出,14:05在臺灣開始取款。也就是說,15分鐘,這個團伙已在境外取現。 而無奈的現實是,公安機關要凍結涉案賬戶,需憑法律原件到開戶行或北京的總行才能辦理,等受害人耗時趕到銀行,賬戶內的資金早就被取光了。 陳偉才介紹,去年,廣東省公安廳開展了打擊電信詐騙專項行動,共破案17000多起,逮捕2700多名犯罪分子。 “但由于通信線路和銀行網絡一直監管不力,甚至是放任不管。在‘嚴打’之下,電信詐騙發案,還是逐年上升。”陳偉才說。 建議 運營商應負民事賠償責任 陳偉才提了三條建議,包括建立電信詐騙凍結資金“原路返還”機制,買賣銀行卡入刑等,其中“火力最猛”的當屬:運營商也應該擔責。 他說,電話用戶與運營商簽訂了服務協議,用戶交付來電顯示費用,運營商就應按電信條例的要求提供準確的來電號碼。因改號來電受騙,運營商應負民事賠償責任。 此前,廣州、深圳兩地,曾有受害者因改號電話被詐騙,將運營商告上了法庭,但兩案至今沒有宣判。 陳偉才認為:成功的判例,才能促使運營商落實工信部提出的源頭攔截境外改號電話的要求,才能迅速扭轉電信詐騙持續高發的態勢,“早一天判決就少一批群眾受騙”。(記者谷岳飛) 去年電信類投訴增4倍 主因是手游類投訴增長迅猛 北京電信類消費投訴漲四倍 網購投訴近六成 2014年電信類投訴漲四倍 網絡零售投訴增五成 |
相關閱讀:
- [ 03-14]“電信詐騙”107億 代表建議“運營商應擔責”
- [ 03-02]北京恒匯通科技有限公司教您如何預防電信詐騙
- [ 02-15]建行石獅嘉祿支行堵截一起電信詐騙1.2萬元
- [ 02-11]漳浦臺創園農行成功堵截一起電信詐騙案件
- [ 02-03]新疆阜康市發生一起特大電信詐騙 涉案73萬余元
- [ 01-23]福建公布11起司法保障民生案例 電信詐騙引發關注
- [ 01-23]郵儲銀行漳浦縣支行成功堵截一起電信詐騙案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