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奶難”還在繼續發酵 奶產業升級刻不容緩 ——來自寧夏奶業主產區的調查 新華網銀川3月24日電(記者馬俊 何晨陽 靳赫)“1斤鮮奶才8毛多錢,不如礦泉水”“去年花2萬多元買的奶牛今年9000元就賣了”……記者日前來到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銀灘鎮團莊村調研時,10多戶奶農圍攏過來,焦急地反映他們的損失。 記者在寧夏奶業主產區銀川市、吳忠市調研時了解到,鮮奶價格一路下行已近1年,乳企產品積壓嚴重從而限量收購,散戶奶農利潤急劇下滑提前淘汰產奶牛,規模奶牛場增產鮮奶不得不委托奶粉廠加工成奶粉慢慢消化,大批新建規模奶牛場不敢投產。 團莊村奶農袁建柱前不久以肉牛的價格賣掉5頭產奶牛,“養不住了,1頭牛一天要虧15元。賣產奶牛也是不得已,能減少些損失,我現在留下懷孕牛和小牛等待形勢好轉。”袁建柱說。 據了解,前幾年奶價高刺激了很多奶農補欄。而2014年以來,奶價一路走低,奶牛養殖規模又開始萎縮。吳忠市農牧局數據顯示,目前,當地散戶養殖規模從高峰期的6萬頭降至2.4萬頭左右。 記者了解到,目前,寧夏在這一輪奶業危機中受沖擊最大的是4000多散戶,他們大多養殖幾十頭奶牛,屬于“夾心層”。寧夏全區日產鮮奶近4000噸,乳企按照收購協議數量和價格可消化規模養殖場和園區鮮奶3800噸,而4000多散戶生產的大部分鮮奶只能以每公斤1.6元左右的價格交售給其他加工企業。 另外,一大批新投資的規模奶牛場還在“路上”。2013年奶價高企,當時每公斤一度賣到5.6元的高價,奶業暴利引發一場全國性投資熱。 據自治區農牧廳介紹,2014年寧夏新開工建設71個千頭以上規模奶牛場,其中5000頭以上的就有10個。現在,新開工建設的規模奶牛場遭遇“賣奶難”,絕大多數奶牛場不能在龍頭加工企業開設交奶戶頭,所以不敢大規模補欄,散戶奶牛“出戶入場”的渠道被堵死,奶產業規模化養殖水平提高受阻。 一些業內人士分析,新開工建設奶牛場一旦投產,勢必大幅擴大鮮奶產量,加之2014年乳企加工的奶粉因接近保質期不得不集中拋售,所以鮮奶價格不容樂觀。 銀川市農牧局局長劉西存認為,目前乳品市場供求關系失衡,產業鏈上下游關系緊張,乳企與奶農之間的關系像蹺蹺板,奶產業抗風險能力還不強。 面對局部“殺牛倒奶”現象,各級政府、乳企采取了一些措施降低奶農損失,寧夏伊利等一些大型乳企正加緊建設新生產線,爭取消化更多鮮奶。但是,當前全球奶業競爭愈演愈烈,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奶業“寒冬”還看不到盡頭,而且對飼料、牛肉等其他關聯產業形成很大沖擊,國內奶產業必須練好“內功”,加快提檔升級。 吳忠市農牧局局長馬長貴說,這就要切實加大扶持力度,從奶牛“出戶入園”向“出戶入場”轉變,進一步提升奶牛養殖綜合效益。建議國家扶持、鼓勵散戶、養殖園區的奶牛入場,淘汰低產奶牛,提高奶牛群中的高產牛比例,走單產提升、效益提升的路子,才能真正應對競爭。 同時,一些農牧部門基層干部和大型奶企、規模奶牛場負責人建議,應加強對“奶周期”的研究,研究透了才能加強行業風險警示,推動奶產業各方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否則,盲目發展很可能帶來“殺牛倒奶”現象。 另外,應進一步調整乳企和奶農的關系,避免奶荒和奶多時從“爺爺”到“孫子”頻繁轉換角色。政府應引導奶農、養殖園區、規模奶牛場嘗試通過參股建立與乳企更加緊密的關系,抱團取暖規避奶業發展風險。 |
相關閱讀:
- [ 01-15]鮮奶滯銷政府救急 民間探索多種“消滅牛奶”招數
- [ 01-06]河北奶農因奶價狂跌每日倒奶 養豬戶買鮮奶喂豬
- [ 01-23]香港警方破獲“鮮奶盒運毒”案 拘捕一非洲男子
- [ 01-02]兩元以下袋裝鮮奶漸難覓 促銷頻繁"掩蓋"早調價
- [ 05-23]奶牛上街鮮奶現擠現賣 管理部門:未經加工含致病菌
- [ 10-22]光明鮮奶現藍色塑料顆粒 公司稱為加工時摩擦所致
- [ 09-10]光明上海發生多宗鮮奶酸敗 涉952人次投訴
- [ 09-09]光明小口瓶鮮奶陷"變質門" 上海質監局介入調查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