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拉薩3月27日電 題:西藏三代人的不同使命 中新社記者 唐朝楊 白少波 “如果說爺爺那一代是西藏的拓荒者,那么父親這一代就是西藏的建設者,而我們將會是西藏新發展的推動者。” 衡倉美子,一個土生土長的“90后”藏族姑娘,卻有一個不那么地道的藏族名字。在“3·28”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來臨之際,她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作上述表示。 “很多人都覺得我的名字奇怪,不像藏族名字,其實衡是爺爺和爸爸的姓,倉是媽媽藏族名字中的第一個字,美子是父母希望我是一個美麗幸福的孩子。”衡倉美子名字的含義,折射出西藏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和變遷。 衡倉美子對西藏最早的直接印象來自于爺爺的回憶。1960年西藏民主改革后的第二年,衡倉美子的爺爺23歲,響應國家建設新西藏的號召,隨部隊離開故鄉江蘇,歷經一個多月來到西藏。 “幾千公里的山路,隨時有可能遇上塌方、雪崩、泥石流,一路的顛簸再加上強烈的高原反應,讓人無力到連呼吸都覺得辛苦。”爺爺當年的進藏路讓衡倉美子印象深刻。 為了能更加安心留在西藏,衡倉美子的爺爺在進藏的第三年便將妻兒都接到了拉薩,直到1985年,那一年爺爺退伍,衡倉美子的父親也順利考上大學。 “那時西藏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條條馬路,一間間新房,往日的蕭條和凄涼早已不見。”衡倉美子說,“離開時,爺爺沒能忍住淚水。” 爺爺和他的戰友們完成了西藏拓荒的使命,然而近30年的西藏生活讓這個家庭對這片土地難以割舍。1989年衡倉美子的父親大學畢業回到西藏,投身民族地區教育事業,“西藏是填滿爸爸所有記憶的故鄉。” 二十多年里,衡倉美子的父親不僅為西藏的發展和建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還和一位藏族姑娘成婚,將自己完全融入了西藏這片土地。 在衡倉美子父親這一代人的努力下,西藏開始步入現代化。衡倉美子說,2009年,70多歲的爺爺重新踏上了西藏這片闊別了近三十年的土地,一下飛機就讓兒子載著他到拉薩城區里轉轉。 然而與內地相比,西藏依然有差距,要想追趕還需一代代人戮力奮發。去年,衡倉美子從大學畢業后也選擇回到西藏,成為一名銀行職員。 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西藏新一代年輕人,衡倉美子循著爺爺和父親的足跡,對所處的時代有著更多的思考。 “這份事業值得去耕耘。”衡倉美子說,如今西藏的發展不再停留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建設西藏的定義變得更廣,金融行業在西藏已進入提速發展的階段,民眾投資理財的觀念日趨顯著。 “我們這一代是在新西藏的襁褓中長大的,更應不負前輩的付出,努力讓西藏在我們這一代手里變得更好。”衡倉美子如是說。(完) |
相關閱讀:
- [ 03-17]肖鋼:五大舉措支持西藏資本市場發展
- [ 03-13]西藏5100登上歐洲權威雜志:中國品質最好的水
- [ 03-12]王岐山參加西藏代表團審議
- [ 03-12]德國學者:沒去過西藏的西方人對西藏無發言權
- [ 03-09]西藏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 記者提問
- [ 03-06]色拉寺高僧:西藏寺廟通了水、電,有了澡堂和衛生院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