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6日,在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蒙塔鮑爾市,調查人員對失事客機副駕駛盧比茨的家進行搜查。新華社發
德國《圖片報》27日報道,德國之翼航空公司涉嫌蓄意墜機的副駕駛安德烈亞斯·盧比茨6年前曾感到嚴重抑郁并因此就醫。多名德國檢察官說,警方在搜查盧比茨住處時找到多張病假條,醫生建議的請假日期包含4U9525航班墜毀當天,檢方據此判斷,這名副駕駛隱瞞了病情。警方沒有發現遺囑,也沒有證據證明任何政治或宗教動機促使盧比茨“蓄意墜機”。
被曝6年前因嚴重抑郁就醫
德國之翼4U9525航班“黑匣子”錄音顯示,飛機墜毀前,盧比茨關閉駕駛艙門,把機長鎖在駕駛艙外,獨自操縱飛機下降,涉嫌“蓄意”墜機。德國《圖片報》27日曝出,航班墜毀前,被鎖在駕駛艙外的機長曾試圖用斧子砍開艙門,但沒能成功。
德國之翼的母公司漢莎航空公司首席執行官卡斯滕·施波爾說,28歲的盧比茨2008年開始在漢莎航空的訓練中心接受飛行員培訓,2009年曾短暫中斷訓練,之后繼續接受培訓并于2012年“畢業”。
有媒體記者問及盧比茨短暫中斷培訓的原因,施波爾沒有回答。《圖片報》援引德國民航部門(LBA)多份文件報道,盧比茨2009年曾因“嚴重抑郁”尋求精神病醫生幫助,并在之后持續就醫。
報道說,盧比茨停止訓練期間感到“抑郁和焦慮”,并接受“常規私人治療”。漢莎航空曾向民航部門上報這一消息。
施波爾說,盧比茨重新開始接受訓練后,表現正常,“沒有受到任何批評,沒有反常舉動”。2012年完成訓練后,盧比茨順利通過一系列心理評估和測試,2013年9月正式被聘用。
德國杜塞爾多夫市警方27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采訪時說,他們目前沒有任何關于副駕駛員調查的新消息,網絡上所謂搜查發現副駕駛員有心理疾病的說法是媒體“明顯的錯誤解讀”。
警方搜查找到多張病假條
德國警方26日搜查盧比茨位于西部城市杜塞爾多夫的住處以及位于蒙塔鮑爾鎮的父母家,希望找到一些能夠解釋盧比茨行為的證據。
警方發言人馬塞爾·菲比希27日說,調查人員在盧比茨位于杜塞爾多夫的公寓中查獲“一些物品和紙張”,“每件物品都在接受檢查,我們想看看這些東西能解釋曾發生了什么”。
德國檢方發言人拉爾夫·赫倫布呂克在一份聲明中說,警方在搜查兩處房屋時找到一些病假條和醫療檔案,從多張被撕碎的病假條看,醫生建議的休息日期包含24日即空難當天。赫倫布呂克說:“初步推斷他(盧比茨)向公司和同事隱瞞病情。”
他沒有披露盧比茨患何種疾病,只說醫療檔案顯示,盧比茨“患病,并接受適當醫治”。
赫倫布呂克說,警方沒有發現遺言,也沒有證據證明任何政治或宗教動機促使盧比茨“蓄意墜機”。德國之翼拒絕就此置評。
德國民航部門一名不愿公開姓名的官員披露,盧比茨在民航部門的檔案上有一個標注,顯示他需要接受“特定常規醫療檢查”。他說,這類標注一般會寫明當事人是身體還是精神上患病,但盧比茨的標注上沒有寫。
墜機現場發現遺體殘骸
法國總理瓦爾斯27日說,目前有足夠材料證明,失事客機副駕駛員的蓄意行為造成了飛機墜毀。
瓦爾斯在接受法國電視臺采訪時說,盡管尚不能排除造成飛機墜毀的任何可能性,但法國馬賽檢察官羅比內26日提供足夠材料表明,是副駕駛員盧比茨“瘋狂、不可理解和可怕的行為”使飛機墜毀。
他說,德國司法機關和漢莎航空公司應向公眾提供副駕駛員盧比茨的有關信息。
法國總理府國務秘書讓-瑪麗·勒甘27日對媒體說,這是一起犯罪行為,可能是一場謀殺。副駕駛員為了自殺還使另外149人和他一起喪命。
另據外電27日援引法國警方報道,從客機墜毀現場已找到400到600塊遺體殘骸,無一遺體完整。
□應對
多家航企推新規
隨著德國之翼失事客機被曝副駕駛單獨駕機、把機長鎖在駕駛艙外,全球多家航空運營商26日急推改革措施,規定駕駛艙內必須時刻保持兩人。如果其中一名飛行員需要上廁所,則由一名空乘人員臨時進入駕駛艙代替,總之決不允許出現單獨一人的情形。
全球多家航空公司26日緊急出臺措施,要求旗下客機在飛行途中必須時刻保持駕駛艙內有兩人,包括英國易捷航空公司、挪威短程航空公司、冰島航空公司、德國柏林航空公司以及加拿大所有航空公司等。
歐洲少數航空運營商先前已經規定駕駛艙內必須時刻保持兩人,包括愛爾蘭瑞安航空公司、芬蘭航空公司、西班牙航空公司等。
美國航空專家約翰·漢斯曼介紹,美國航空部門先前已經考慮到飛行員“失去行動能力、無法為同伴打開艙門”的情形,因此規定駕駛艙內必須保持兩人。當一名飛行員因上廁所等原因離開駕駛艙時,便由一名空乘人員進入艙內暫時替代。
歐洲空管部門尚未出臺統一的硬性規定,因此眼下各家航空公司屬于自愿執行。盡管如此,飛行員被建議盡量待在駕駛艙內,除必要情況外不宜擅自離開。
德國航空運輸聯合會27日發表聲明說,德國各航空公司與聯邦交通部和聯邦民航局達成一致,引入臨時性新規“兩人規則”,即一架客機駕駛艙內必須同時有兩名授權人員。
□關注
中國民航局緊急通知駕駛艙必須保持兩人或以上
中國民航局26日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航空公司在飛行途中駕駛艙內必須保持兩人或以上。要求各地區管理局及監管局嚴格檢查各航空公司執行情況。
中國民用航空局新聞發言人介紹,中國民航早已對航班飛行中的駕駛艙機組成員保持數量做出了不少于2人的規定,各航空公司已將該規定納入《運行手冊》,民航局也將此規定的執行情況納入日常安全監管。
“根據國內各家航空公司的運行手冊,正副駕駛員有一個人要出去,會邀請乘務長進來,隨時保障駕駛艙內同時有兩個人在。這樣的制度已經從馬航MH370事件之后就在非常嚴格地執行。”中國航空安全研究所副所長舒平說。
據了解,在我國,大部分航空公司都會采取“機長+副駕駛+觀察員”的駕駛艙人員配備,觀察員也是飛行員,全程都會在駕駛艙內。
而另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制度確實是早就有,但各家航空公司執行情況如何需要嚴格把關。
C919大型客機型號副總設計師周貴榮表示,“德國之翼墜機事件告訴我們,飛行員內部也有可能會出現問題,航空公司應該制定防范制度。”
>>觀察
飛行員后續背景調查不嚴格
多位民航專家表示,目前,機組成員劫機風險的防范問題越來越值得關注。
在飛行員的安全監管方面各國管控力度不一,但總體來說,隱患尚存。“目前國際上對飛行員的背景調查在招飛時就進行了,之后就不會再審查,但人的認識和背景情況是會隨著時間而變化的。”舒平說,“而飛行員的背景調查究竟由誰來做在我國尚不明晰,是航空公司、公安部門還是安全部門?”
一位大型航空公司的機長也向記者表示,飛行員在執照考試前會進行一次身份調查,之后雖會進行詢問,但調查并不嚴格。至于背景調查的內容,這位機長表示不便透露。
“在美國,整個信息網絡十分完善,安全部門會建立數控人員數據庫,在我國恐怕并沒有這樣的身份背景數據庫。”某民航安全專家表示,在加拿大,乘客可以通過航空公司網站查到航空公司對飛行員的要求、飛行員的飛行經驗、可以駕駛哪種飛機、合作信譽如何、一旦出現風險的賠償金額等等。未來,航空公司在機組人員的安全管控上必須加強力度。
要高度重視飛行員心理狀況
據媒體報道,該飛機的副駕駛員曾患有抑郁癥,飛行員心理健康問題也擺在公眾面前。
“國內曾經發生過多起機務人員自殺事件,也曾經發生多起機務人員在起飛前惡意破壞飛機設備的情形。”資深機長陳建國說,“所以對于凡是涉及直接飛行運行的機務人員以及外場勤務人員比如加油人員、裝卸工人、配餐人員等等,其心理健康都應該得到關注,有條件的航空公司應該將這些人員納入心理疾病的篩查和監控。”
周貴榮則表示,這次德國之翼航班墜機事件帶來的變革可能會更快地反映在管理層面,也就是重點關注如何預防因航空公司的管理漏洞造成的安全問題。例如為了避免聯合劫機,正副機長不要固定搭配;長途飛行兩套機組怎樣實現無縫交接等等。
“事實上,飛行員的心理健康問題必須要得到充分重視,尤其是執行長距離國際長途的飛行員,很容易出現疲勞和心理問題。今后,航空公司應該強化對飛行員的心理疏導,密切觀察飛行員的心理異常。”周貴榮說。
本版綜合新華社 京華時報記者 平亦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