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各國爭當創始國 亞投行“朋友圈”拓展
2015-03-31 10:30:21??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瓊 陳暉 |
分享到:
|
最近,“朋友圈”拓展最快的非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莫屬。越來越多的國家正趕在3月31日這一截止日期之前提交申請。截至目前,亞投行“通訊錄”里的“好友”已經超過40個。而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總統特別代表、財政部長雅各布·盧也趕在30日表示美方希望與亞投行合作。 最后時刻紛紛提出申請 國際社會對亞投行及其前景一致看好。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Stephen P·Groff表示,目前任何形式的投資對于亞洲基礎設施建設來說都是市場所需要的,亞洲開發銀行將很樂意與亞投行協調和合作;丹麥駐華大使裴德盛則認為亞投行給丹麥參與扶貧項目提供了機會;日本《每日新聞》焦急地呼吁本國盡快參與其中,并指出若不主動參與,將是日本的損失。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研究部研究員張茉楠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亞投行的朋友越來越多,根本原因在于其順應了世界發展的歷史和時代趨勢。“亞投行體現了中國在全球經濟秩序中一種正確的義利觀,這恰恰是時代所需要的。”張茉楠說。 態度轉變源于互利共贏 不難發現,亞投行的“小伙伴”們來源非常廣泛:既有中國家門口的鄰居,也有千里之外的朋友;既有發展中國家,又有發達國家。 專家認為,正是互利共贏的理念讓很多西方國家轉變了對亞投行的態度。“在二戰后的世界格局中,美國是事實上的‘一家獨大’,美國的很多盟友并未在相關組織中獲得足夠的話語權。而如今,多元化的參與機制,每方都有相對的話語權是時代的潮流,因此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才能夠對這么多西方國家產生吸引力。”張茉楠稱。 “不少發展中國家在公路、鐵路、機場、物流、港口等很多方面的軟硬件基礎設施還非常落后,這些都嚴重地制約著其經濟的發展。‘一帶一路’戰略對這些國家來說就是非常難得的機遇。”張茉楠分析,相關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高達每年8000億美元。 中國不會排斥任何國家 加入亞投行有什么門檻?“‘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習近平主席在博鰲論壇上給出的答案誠懇而明確。 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金立群表示,“第一大股東”的地位不是特權,而是責任、擔當。中國將遵守國際通行準則,不會以老大自居。隨著更多國家的參與,中國將會單方面稀釋自己的股份。 專家分析,亞投行是為彌補現有國際合作框架的不足而產生的,因此不會排斥任何國家。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趙磊指出,亞投行貸款重點服務于亞洲基礎設施建設,而現有其它開發性金融機構重點則在于減貧。亞投行與其他多邊開發銀行既是互補關系,也是良性競爭關系,但競爭的不是霸權,而是市場和好評。 |
相關閱讀:
- [ 03-31]馬英九召開臺當局高層會議 拍板申請加入亞投行
- [ 03-31]美財長訪華望與亞投行合作引猜測 日仍看美臉面行事
- [ 03-31]日方發矛盾信息糾結是否入亞投行 輿論憂“孤立”
- [ 03-31]美財長敏感時刻訪華望與亞投行合作 表態引猜測
- [ 03-30]IMF專家:亞投行是激活國際金融界的一條“鯰魚”
- [ 03-30]臺灣加入亞投行 好事能否“修成正果”
- [ 03-30]中國高鐵“駛向”東南亞 亞投行便于基礎設施建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