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報訊(記者孫春祥)3月31日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接收新意向創始成員國申請的截止日期。在臨近申請截止倒計時的最后時刻,埃及、芬蘭、吉爾吉斯斯坦、瑞典分別宣布加入亞投行,這使得提出申請以意向創始成員國身份加入亞投行的國家總數已達46個,其中30個國家已成為正式意向創始成員國,而此前曾被市場預期在最后時刻可能加盟的美國和日本,最終也沒有表態。
“朋友圈”已擴展到非洲
財政部消息顯示,在3月30和31日,分別有此前并沒有被媒體報道過的埃及、芬蘭和吉爾吉斯斯坦選擇加入亞投行,并已經向中國提交了書面確認函。31日晚間,瑞典也正式宣布申請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并已向中方提交了書面確認函。如順利通過,瑞典將于4月15日正式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也就是說,意向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國的國家已經達到46個。此外,隨著埃及的加入,也使得亞投行“朋友圈”的范圍擴展到了非洲。
美日將失去亞投行權利
中國財政部此前曾發布消息稱,亞投行接受新意向創始成員國申請的截止日期是3月31日,在這一天尚未申請的國家,只能以普通成員國的身份加入。也就是說,3月31日之后申請加入的國家,將失去參與亞投行籌建與制定運行規則的權利。此前有市場消息稱,美國和日本可能會在最后截止日之前參與進來,但截至本報截稿,財政部依然沒有公布任何有關美國和日本的消息。
據海外媒體消息報道,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曾在3月30日在日本議會表示,日本駐華大使并未表示日本將加入亞投行,而日本政府此前也曾公開表態,現階段不準備參加亞投行。目前,日本和美國是亞洲區域內另外一個多邊開發機構——亞洲開發銀行的主導國。
或會撬動“一家獨大”
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日前在媒體撰文指出,歐洲和其他受到美國影響的國家積極投身亞投行建設,預示著全球經濟治理體制可能正在進入一個力量更加平衡、必須更加注重互利雙贏,但同時也有可能治理形勢十分復雜的新時代,亞投行或許會成為撬動二戰后美國一家獨大的國際金融治理結構的“杠桿”。
至于對國內經濟的影響,華泰證券公布研究報告指出,亞投行的創立最直接的效應在推動一些優質企業“走出去”,為經濟增長找到新的支撐。
■相關新聞
臺灣申請加入亞投行
新華社電臺灣當局財政事務主管部門昨日下午發布新聞稿表示,考量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創始會員須于3月底前完成報名,臺灣方面已提出意向書,由陸委會請國臺辦轉交亞投行籌備秘書處,申請加入亞投行,希望成為創始會員。
當天上午,臺灣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毛治國受訪時重申臺灣參與亞投行的意義,表示當天會透過兩岸管道,將意愿書送到籌備秘書處。臺灣地區立法機構朝野黨團也達成共識,贊成向亞投行籌備處遞交申請意向書。島內輿論普遍認為,加入亞投行有助于臺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臺灣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加入亞投行對于外銷提升與經濟貿易關系有幫助,對想要突破經濟瓶頸的臺灣,是很好的選項與出發點。
臺北市長柯文哲上月30日在接受聯合采訪時曾表示,當今世界上并沒有人認為有“兩個中國”,所以一個中國并不是問題。他認為,讓兩岸人民去追求更美好的共同未來,這是兩岸領導人必須要去做的。
■相關鏈接
重量級“朋友圈”
新華社電作為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區域新多邊開發機構,亞投行去年10月啟動籌建時,首批簽約的意向創始成員國,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21個國家。不到半年,絕大多數成員是亞洲國家的亞投行,突然“火”了起來。
3月12日開始,七國集團中的英、德、法、意四國先后提交申請,希望以意向創始成員國身份加入亞投行。隨后,申請的名單越來越長,韓國、澳大利亞、丹麥、荷蘭、巴西、埃及、芬蘭、俄羅斯……
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已占四席:
中國、英國、法國、俄羅斯。
G20國家中已占13席:
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沙特阿拉伯、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澳大利亞、土耳其、韓國、巴西、俄羅斯。
按大洲分:
亞洲30國,歐洲12國,大洋洲2國,南美洲1國,非洲1國。
亞投行究竟會有多少個意向創始成員國,最終會在4月15日見分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