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疑似航母”加入自衛隊 對他國潛艇威脅多大?
2015-04-05 07:46:57??來源:錢江晚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李艷 |
分享到:
|
當地時間3月25日,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大艦艇“出云”號護衛艦正式服役。據日本媒體報道稱,“出云”號驅逐艦全長248米,超過日本海上自衛隊現役最大艦艇“日向”號護衛艦51米,可同時起駕5架直升機。其艦載機以監視、警戒潛艇為主要任務,數量由5架增至9架。 3月底4月初,日本海上自衛隊向外界狂秀了一番其剛剛服役的最新直升機航母“出云”號,不僅向各國媒體記者開放,甚至請來了印度國防部長帕里卡爾登艦參觀。 擁有2.7萬噸滿載排水量,作為二戰以后日本建成的最大戰艦,“出云”號航母248米的總長度已經接近二戰中日本專門建造的最大航母“大鳳”號(260米),而38米的寬度則大大超越了“大鳳”的30米。 對于“出云”號,除了警惕以外,坊間對其實際戰力始終褒貶不一,定位也較為混亂。 于是,記者邀請錢江晚報智庫成員、著名軍事評論員宋忠平,針對民間對“出云”號的四大焦點疑團進行剖析。 疑團之一: 它對他國潛艇威脅有多大? 在宋忠平看來,“出云”號的入役,進一步提高了日本海上自衛隊(海自)本來就很強的反潛能力,毫無疑問會使其如虎添翼。 “近10多年來,中國與俄羅斯不斷強化本國潛艇的靜音能力,潛艇的隱蔽性迅猛提高。不進則退,相對來講,如今日本的反潛能力其實已大不如前。在太平洋戰爭中吃盡潛艇苦頭的日本,對于水下威脅的變化非常敏感。”因此日本急于獲得新的強力反潛能力。 據宋忠平透露,近期日本海自耗巨資升級反潛直升機,它正努力引進美國新型的SH-60R、歐洲NH-90這些新銳的反潛直升機。“它們對淺海潛艇的探測能力更厲害,識別躲在噪音背景下的潛艇的能力非常強,同時航程更遠。” “過去日本的白根、榛名級這些普通直升機驅逐艦,單艦載3架直升機,但同時只能起降一架;而‘出云’有5個起降點,同時可起降5架直升機,這比載機數量更關鍵。”《現代艦船》雜志執行主編崔軼亮認為,這么高的出動密度,使得直升機在應召反潛時對潛艇疑似活動區域的搜索范圍和密度加大,抓住對方潛艇的概率自然更高。” 毋庸諱言,“出云”號的確會對中國潛艇構成重大威脅。 疑團之二: 能扮演兩棲攻擊艦角色嗎? 同樣是只有機庫沒有船塢,“出云”號的結構與美海軍最新的“美洲”號兩棲攻擊艦頗為相似。宋忠平認為,“出云”號的確大大提升了日本的兩棲作戰能力,強大的直升機和傾轉旋翼機搭載能力,使日本海自的兵力投送與垂直登陸能力獲得很大強化。 “美國海軍的一個趨勢,就是兩棲作戰理論越來越重視垂直登陸,使用登陸艇海面登陸太危險,其地位在弱化。‘美洲’號放棄船塢就是一個標志。” 除了傳統運輸直升機,“出云”號還可以攜帶V-22“魚鷹”傾轉旋翼機進行快速兵力投送,搭載海軍型的“阿帕奇”攻擊直升機進行灘頭對地支援甚至淺近縱深打擊,其執行垂直登陸任務也是一把好手。 至于搭載登陸艇,日本還有大隅級船塢登陸艦,與“出云”號分工合作。 疑團之三: 它能起降固定翼戰機嗎? 美制F-35B“閃電II”STOVL戰機會不會上“出云”?這是關于該艦最熱的話題。不少軍迷提出機庫尺寸問題、甲板承重和耐熱問題等,認為“出云”搭載F-35B不靠譜。 對此,宋忠平笑道:“日本為戰艦未來升級留一手,歷史上并不罕見。二戰前日本按航母標準建造了兩艘客輪,一開戰就改裝成‘飛鷹’、‘隼鷹’號航母。在‘出云’機庫內安裝加強結構使飛行甲板能承受住F-35B垂直降落的沖擊力,降落區專門鋪墊耐熱材料,加裝滑躍甲板,對于日本的技術能力來說不是啥難事。” 疑團之四: 它會與美軍聯合作戰嗎? 在宋忠平看來,作為標準的直升機航母,“出云”可以在美軍航母戰斗群內擔任反潛任務;而如果與美海軍兩棲打擊群進行編組的話,它又是與美國的兩棲攻擊機一樣,是可以進行垂直登陸、兩棲作戰的核心裝備。” 對于聯合作戰最關鍵的作戰數據鏈,“出云”融入美軍艦隊也不難。“日本購買、使用美國宙斯盾系統,都會加載美國主流的數據鏈系統。未來美國將自己的數據鏈系統向出云號開放,并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
相關閱讀:
- [ 04-03]日政府通過答辯書稱在國際法上自衛隊即軍隊
- [ 04-02]美期待日自衛隊擴大活動范圍:參與南海常態化巡邏
- [ 04-01]探訪日本自衛隊最大的驅逐艦“出云”號
- [ 03-24]日本過半民眾反對擴大自衛隊海外活動范圍
- [ 03-21]日本政黨就新安保法框架達成共識 談自衛隊問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