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室黨組成員楊書兵:切實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
2015-04-11 08:51:48?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房小奇 孫靖 |
分享到:
|
“成長中的煩惱”怎么破?惟有改革 記者: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新常態下,我國發展面臨哪些新的機遇? 楊書兵:所謂“新常態”,簡單地說就是“速度下來、質量上去”,即經濟增長由高速變為中高速,發展方式從粗放增長向集約增長轉變。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就是要讓中國經濟在中高速增長中邁向中高端水平,最終實現量與質的完美結合。新形勢下,我們必須看到,中國經濟發展仍然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面臨著一系列有利因素和重大優勢,長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而且一旦實現轉型升級,必會走上新的輝煌。 一是中國經濟需求潛力巨大。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成熟發達的社會猶如一個成年人,再長個子是很困難的。我國的情況卻大為不同,不僅國大人多,而且區域和城鄉發展差別巨大,廣袤的中西部和農村地區仍亟待發展,需求增長潛力巨大,再有二三十年也難言飽和。單從這點看,如果說一些中小經濟體實現高速或中高速增長的時限是二三十年,那么我國很可能有四五十年之多。 二是中國經濟供給潛力巨大。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高速發展,我國不僅具備了強大的供給能力,而且還具有巨大的供給增長潛力。首先,中國人勤奮能干、吃苦耐勞,而且我國勞動者的整體素質已大為提高,造就了一大批會經營、有技藝的企業管理者和生產者,科技人員數量在世界名列前茅。其次,我國已經形成了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建立了完備的、較為先進的產業體系和科研體系,一大批有實力的企業開始走向世界。第三,我國雄厚的資金實力,是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第四,我國已積累了豐富的宏觀調控和管理經驗,我們還擁有既能高效應對各種風險,又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 三是中國的改革紅利巨大。30多年的實踐表明,通過改革開放把受不合理體制束縛的社會生產力釋放出來,是推動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最重要力量。過去的發展靠改革,今后的發展仍然要靠改革。比如,與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相比,我們現在可謂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物有物,卻深深陷入“錢學森之問”的困惑之中。何以解憂,惟有改革!再如,現在我國總體上資金充裕,外匯內資都不缺。然而,“貸款難、貸款貴”卻一直嚴重困擾著實體經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何以解憂,惟有改革! 應當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雖然有憂有喜,但問題是前進中的問題,煩惱是成長中的煩惱,且優勢遠遠大于劣勢,機遇遠遠大于挑戰。猶如瘋長時期的青春少年,中國這個經濟體的高度遠遠沒有觸頂,仍處在長身體的大發育時期。只要我們趨利避害,應對得當,扭住發展不放松,完全可以在提質增效升級基礎上再較快發展二三十年。 |
相關閱讀:
- [ 03-30]日媒:中國經濟外交現成效 日本或陷入“孤立”
- [ 03-28]林毅夫溫言回應“中國經濟8%增速”連番質疑
- [ 03-23]“中國將扮演更重要的穩定器角色”——全球視野下的中國經濟新常態
- [ 03-23]“中國將扮演更重要的穩定器角色”——全球視野下的中國經濟新常態
- [ 03-19]仙游縣“月論壇”邀請姚景源作專題講座 解析中國經濟新常態
- [ 03-16]以圍棋妙喻中國經濟,總理做活“兩只眼”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