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室黨組成員楊書兵:切實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
2015-04-11 08:51:48?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房小奇 孫靖 |
分享到:
|
處理好穩增長與調結構的關系 記者:發展問題涉及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您認為,處理好發展的有關問題,應該從何處著手? 楊書兵:的確,做好發展工作可謂千頭萬緒,比如,僅從需要處理的關系看,就有經濟與社會、速度與轉型、眼前與長遠、治標與治本、國內與國際等。要實現多快好省的發展,處理好穩增長與調結構的關系,是當前最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穩增長和調結構都是發展,都很重要,實際上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只不過前者著眼速度、后者著眼效益,前者重視當前,后者重視長遠,一個強調快發展,一個強調發展好。二者是對立統一關系,既有一致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比如,穩增長既可以為調結構創造有利條件,也可以減輕調結構的倒逼壓力,前者是推力,后者變成阻力。調結構也如此,既能促進增長,特別是長期增長,也有影響當前增長的不利一面。總的說,從長期看,二者一致性較大;從短期看,二者矛盾性更強。 目前,無論是經濟理論界,還是黨政部門內部,在看待穩增長與調結構的輕重緩急上,確實存在不小爭議。之所以有分歧,主要是在看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上各有不同。這猶如診病治病,有的人喜歡手術療法,先治病,后調理,大治大調;有的人喜歡中藥治療,調中治,治中調,寓治于調。而爭議存在的客觀基礎則是,在我國現有調控資源和發展條件下,無論是穩增長,還是調結構,都仍有一定的伸縮余地,從而給了我們較大的選擇空間。比如,倘若仍看輕調結構的意義或能繼續容忍環境污染等問題,我們再爭取實現幾年的高速增長也非不能;反之,倘若只要不出現大的失業和風險問題,就全力以赴調結構,將經濟增速再壓低一些也非不可。爭論并非壞事,客觀上也確實存在著對錯優劣之分。但就錯綜復雜的經濟社會問題而言,嘴仗永無勝方,反而會影響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因此,大家的認識必須盡快統一到中央的精神上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處理穩增長與調結構的關系,關鍵在于確定好速度指標,難度在于保持二者平衡,必須先定死一端,再統籌全盤。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預期目標為7%左右。據有關分析預測,今年我們面臨的經濟形勢錯綜復雜,比去年還要嚴峻。必須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和松緊適度的貨幣政策,全面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努力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確保實現預期增長目標。同時,以此為前提,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既壓又促,尤其要積極推動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爭取實現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推進。需要特別指出,在當前出口和消費難以迅速改觀的情況下,加大投資力度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最有效方法,必須將其關鍵作用發揮到位。只要方向對頭,以擴大的政府投資帶動巨量的社會投資,既推動經濟增長,也促進結構改善,一舉兩得。(經濟日報記者 熊 麗) |
相關閱讀:
- [ 03-30]日媒:中國經濟外交現成效 日本或陷入“孤立”
- [ 03-28]林毅夫溫言回應“中國經濟8%增速”連番質疑
- [ 03-23]“中國將扮演更重要的穩定器角色”——全球視野下的中國經濟新常態
- [ 03-23]“中國將扮演更重要的穩定器角色”——全球視野下的中國經濟新常態
- [ 03-19]仙游縣“月論壇”邀請姚景源作專題講座 解析中國經濟新常態
- [ 03-16]以圍棋妙喻中國經濟,總理做活“兩只眼”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