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 奏響合作共贏最強音
2015-04-13 12:05:24?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周艾連 |
分享到:
|
新思路 藍圖已成 大勢正起 經過一年多的積累和沉淀,“一帶一路”宏偉構想的藍圖框架已明晰。 “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帶一路”倡導的“五通”,得到沿線國家的熱烈響應,成為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的關鍵之舉。 共建“一帶一路”,將構建全球開放新格局。 從范圍看,“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是發展潛力巨大的腹地國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一個具有廣泛包容性和巨大發展潛力的區域合作“大平臺”躍然眼前。 從方向看,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合作方向有三個:分別是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合作方向有兩個:分別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并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經南海到南太平洋。在世界地圖上,恰是兩條發端于中國的發展大動脈。 猶如兩條彩帶,“一帶一路”把44億人緊緊連在一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認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基本目的,是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 共建“一帶一路”,將推動沿線各國深度融合。 “想致富,先修路”,基礎設施是大范圍、寬領域、高效率合作的基礎。在交通基礎設施合作方面,優先打通“斷頭路”,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在能源基礎設施合作方面,要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在通信基礎設施合作方面,共同推進區域通信干線網絡建設,大幅度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打造暢通便捷的信息絲綢之路。 投資貿易合作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傳統領域,也是大有可為的重中之重,需要各方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做大做好合作“蛋糕”。中國將與沿線國家在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進貿易轉型升級、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拓展相互投資領域、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樹立投資合作新典范等幾方面加強合作。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金融動脈的暢通對于“一帶一路”具有同樣意義。“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大量的融資支持,經貿合作也將形成大量的貨幣流轉,資金融通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近日公布的工、農、中、建等幾大銀行年報顯示,各大銀行已開始構建與“一帶一路”建設所涉國家和區域高度呼應的境內外經營網絡布局,在沿線國家設立分支機構,金融服務輻射范圍基本覆蓋規劃區域。 共建“一帶一路”,將探索交流合作新機制。 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指出,“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相互對接、優勢互補。 共建“一帶一路”的途徑是以目標協調、政策溝通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性,可高度靈活,富有彈性,是多元開放的合作進程。 程國強表示,“一帶一路”既與其他合作組織或機制有效銜接,又是對新型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機制創新的積極探索。 民間交流也將呈現新氣象。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將與沿線各國在教育文化、旅游、醫療衛生、科技、公共外交等多領域交流合作,不僅能為其他領域的合作打下堅實民意基礎,更有助于發掘沿線深厚的人文資源,在交融往來中實現不同文明的互學互鑒,共同澆灌人類文明這棵參天大樹。 新作為 積極行動 務實同行 截至4月12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增至46個。 亞投行受到多方追捧和輿論熱議,根本原因在于,這一倡議點中了順時應勢的“利益”中樞。亞太是全球經濟最富增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地區,而基礎設施正是撬動發展的“金杠桿”。 “‘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將給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的主旨演講,贏得會場內外的熱烈掌聲。 “卡塔爾是最早支持習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因為我們相信重啟古老的絲綢之路將為亞洲的全方位和集體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并將進一步加速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卡塔爾首相兼內政大臣阿卜杜拉·阿勒薩尼說。 亞投行籌建工作邁出實質性步伐,絲路基金已啟動,一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正穩步推進,一些早期收獲項目已經成形……一年多來,共建“一帶一路”步伐堅定,成果頗豐。 高層引領推動,達成“一帶一路”合作新共識。 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先后出訪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等20多個國家,出席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對話會、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就雙邊關系和地區發展問題,多次與有關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進行會晤,深入闡釋“一帶一路”的深刻內涵和積極意義,達成廣泛共識。 簽署合作協議,推動“一帶一路”多雙邊合作。 一年多來,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卡塔爾、俄羅斯、科威特等國簽署了相關合作備忘錄。中國積極加強與沿線有關國家的溝通磋商,加快推進了一批條件成熟的重點合作項目建設:中俄同江鐵路橋、中巴瓜達爾港東灣快速路、中哈連云港物流中轉基地等在內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扎實推進;中國同俄羅斯、馬來西亞、白俄羅斯等合作建設的一批產業園區有序啟動。 統籌各種資源,完善“一帶一路”政策措施。 中國政府將統籌國內各種資源,強化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政策支持。絲路基金去年12月29日完成工商注冊。此外,中國還將強化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投資功能,推動銀行卡清算機構開展跨境清算業務和支付機構開展跨境支付業務等。 地方積極響應,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自“一帶一路”建設構想提出以來,中國各地積極行動,根據自身情況,在組織專門力量、廣泛開展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總體思路。各地成功舉辦了一系列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論壇、研討會、博覽會等,對增進理解、凝聚共識、深化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
相關閱讀:
- [ 04-12]聚焦:“一帶一路”機遇下的僑聲、僑力、僑益
- [ 04-09]上合組織:借鑒香港金融經驗發展“一帶一路”
- [ 04-09]“一帶一路”的朋友圈
- [ 04-08]“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成立 智庫將大有可為
- [ 04-08]亞投行、一帶一路彰顯中國影響力 “唱衰中國論”不攻自破
- [ 04-07]專家:“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
- [ 04-06]海外各界熱議“一帶一路”全球最大商機 促進各國繁榮
- [ 04-03]亞投行提升一帶一路認同度 盤活中國周邊外交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