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結伴不結盟 中俄關系應讓西方開眼
2015-05-12 11:06:31??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孫靖 孫靖 |
分享到:
|
中俄在地中海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昨天正式啟動。此次由俄方牽頭組織的聯合軍演共聚集9艘水面艦艇,主要課題是維護遠海航行的安全。莫斯科勝利日大閱兵剛剛落幕,中俄走近備受關注。地中海的演習延續了世界輿論對中俄關系的聚焦,一些很不靠譜的評論在西方媒體里躍然紙上。 倫敦的《每日電訊報》說出了“俄中軸心再次成為西方和平繁榮國際關系愿景主要威脅”的極端話語,從中俄的角度看,這種評論背后的心態十分奇怪。中俄反復表示“結伴不結盟”,除了心智有問題者,西方人都應該聽懂了。 中俄成為戰略伙伴是這個時代的大勢所趨,但它有別于美日同盟等當今世界的所有軍事同盟,也是一目了然的。西方應當捫心自問是不是對中俄做了什么重要的虧心事,以至于它們看到中俄走近就如此不安。 中俄“結伴”符合兩國的戰略利益,它不僅推動了兩國經濟合作,還同時增加了中俄各自的安全感,有助于維護世界力量的平衡。但是中俄戰略合作對兩國復興都構不成充分的外部環境條件,兩國都不愿意因為“得到了對方”,而“失去了世界”。 此外中俄不具備結成盟國的一些基本條件。兩個國家的文化特性差距很大,中國是亞洲國家,俄羅斯則是歐亞特性,而且是歐洲特性比較強的國家。中俄是完全平等的兩個大國,不是美日那樣的“主仆關系”,平等而差異很大的兩個國家除非面臨生死抉擇,很難結盟。 中俄雙方在地緣上相鄰,歷史告訴我們,兩大強鄰難免有一些自然的戒備,結盟不如結伴。中蘇當年結過盟,但那次結盟的教訓同后來兩國敵對的教訓一樣深刻。縱觀始于上世紀50年代北京莫斯科關系的風風雨雨,中國人真心認為今天的中俄關系是“兩國歷史上最好的關系”。我們相信俄羅斯人大概有同樣的認識。 對中俄關系的復雜議論在兩國內部也有。1991年俄羅斯就選擇了西方式制度,雖然實際運行時權力中心比較突出,但制度上已經西化。中國已經市場化多年,社會也有多元意見。在中俄各自國內都能聽到主張警惕對方的聲音,構成了圍繞中俄戰略伙伴關系又一層輿論上的復雜性。 但必須指出,支持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是兩國十分強大的主流意見,一些來自歷史深處的擔憂和以西方為源頭的幻想根本動搖不了兩國關系的穩定。自中俄關系正常化后,歷代中俄領導人都高度重視發展兩國關系,這超越了領導人的個人偏好和政治理念,也超越了兩國各種局部和臨時性利益帶來的影響。 西方的國際關系學十分發達,但我們不能不說,過度自信和自我中心感限制了西方精英的視野,他們現在應該抬起頭來好好看看世界了。 中俄的“結伴不結盟”打破了西方對大國關系的傳統認識,是讓西方人開眼的21世紀大國關系。以美國為中心的各種同盟正在這個時代變味發霉,一些西方人聞慣了那種臭氣,不知道國際關系中還有清新存在。但我們希望,他們的這種政治嗅覺能夠恢復。 |
相關閱讀:
- [ 05-09]大白話告訴你中俄關系“高水平”高在哪
- [ 05-09]中俄關系越走越親
- [ 10-14]西方唱衰中俄關系 歐洲對俄制裁悄悄撤退
- [ 04-30]中國駐俄大使:中俄關系處于歷史最好時期
- [ 02-07]習主席索契之行展現中俄關系特殊性和高水平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