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一些問題官員選擇“白手套”受賄洗黑錢
2015-05-15 09:26:08? ?來源:中紀委監察部網站 責任編輯:陳瑋 陳暉 |
分享到:
|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明顯成效,但形勢依然嚴峻復雜,腐敗活動減少了但并沒有絕跡,腐敗分子被震懾住了但還在窺測方向甚至困獸猶斗,一些腐敗行為變得更隱蔽、出現了新花樣。比如,退居幕后,通過“代理人”收受、保管和打理違法所得的“白手套”;利用職務影響,家庭成員違規經商辦企業的“一家兩制”;等等。這些新問題、新動向,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提出了新課題、新挑戰。即日起,本報將陸續刊登“警惕新動向、嚴厲懲貪腐”系列報道,解剖案例,查找病因,尋求對策,為有針對性地防治提供參考。敬請關注。 “白手套”與權力“黑手”相伴而生,其目的就在于為腐敗行為提供遮掩和“保護”。從查處案例看,“白手套”縱有極強的隱蔽性,也逃不過執紀執法機關的“法眼”,藏在“手套”里的權力“黑手”,終究要受到黨紀國法的嚴懲。 4月上旬獲刑的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被認為是“非典型性”受賄的典型代表。 如何“非典型”?據辦案人員介紹,除收受“傳統”賄賂少、“新型”賄賂多外,季建業還假他人之手收受、保管財物,并與相關人員訂立攻守同盟,一旦發現組織調查,便稱財物并未實際占有,給自己留足后路。 通過“管家”、“代理人”來收受、保管和打理違法所得,季建業并非孤例。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就有丁書苗這么一位同攻同守的“代理人”。這些“管家”、“代理人”也被形象地稱為“白手套”。 從近年來查辦案件情況看,“白手套”正逐漸“流行”起來,成為一種更新更隱蔽的腐敗方式。亟待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發現并斬斷藏在手套里的弄權謀私“黑手”。 什么人在充當“白手套”? 記者發現,對于“白手套”并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但普遍認為,“白手套”是指替別人把“黑錢”漂白、替別人打掩護的人。比如,幫助季建業保管和打理贓款的蘇州市錦聯經貿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徐東明,就是季建業的“白手套”。季建業1132萬元受賄款中,有910萬元放在徐東明處代為保管打理,甚至不需要徐東明出具任何手續。 中國監察學會理事、武漢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斌雄教授解釋說,“白手套”通常是指為逃避黨紀政紀和法律懲罰,從事“掩飾”工作的個人、群體、社會組織,或者是為非法行為披上的“合法”外衣。 有媒體將違規經商辦企業的官員子女等“特定關系人”也納入其中。但在李斌雄看來,“白手套”并不等同于司法解釋中的“特定關系人”:“‘特定關系人’是指與國家工作人員有近親屬、情婦(夫)以及其他共同利益關系的人,而‘白手套’則把與國家工作人員有近親屬關系的人員排除在外?!?/p> 排除近親屬不難理解,畢竟“白手套”的“優勢”在于隱蔽性強、難以發現,而近親屬容易“暴露目標”,變“優勢”為“劣勢”。那么,究竟哪些“神秘人物”在扮演“白手套”的角色? “我們在查辦案件過程中發現,充當‘白手套’的通常都是建筑承包、政府采購、城區開發之類的生意人?!备=ㄊ¢}清縣紀委第二紀律檢查室主任許思輝告訴記者,這些人想方設法與官員接近并取得信任,官員通過他們斂財、理財、“洗黑錢”,而他們則借助權勢,通過獲取內部消息、修改投資規則來獲取更多利益。 要想取得官員信任,成為“白手套”,并非易事。記者梳理發現,“白手套”多為官員故交,以工程建設、金融等領域商人居多,有的甚至是官員曾經的下屬。徐東明就曾是季建業的部下,深得季建業信任。 杭州市紀委查辦的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原黨委委員、副局長張新,有著多只“白手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曾經的下屬、后來下海開設房地產中介公司的董一麟。有人給張新送錢,張新不方便接收,便由董一麟出面接收、保管,需要用錢時就找董一麟“劃撥”。 |
相關閱讀:
- [ 05-14]中紀委法規室官員:腐敗問題往往是從突破紀律開始
- [ 05-14]中紀委揭秘貪官“白手套”:有的由退休官員充當
- [ 05-11]中紀委:4日至10日查處130起違反八項規定案件
- [ 05-09]國內|中紀委強調21家景區禁接待黨政機關開會 2家執行|央企4天換7帥背后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