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一些問題官員選擇“白手套”受賄洗黑錢
2015-05-15 09:26:08? ?來源:中紀委監察部網站 責任編輯:陳瑋 陳暉 |
分享到:
|
“白手套”究竟“詭”在哪? 懾于黨紀政紀和法律的威嚴,一些問題官員往往不會直接受賄,而是精心選擇“白手套”收受賄賂、漂白“黑錢”,甚至經營產業。這就決定了“白手套”形式的隱蔽性。隨之而來的是,問題發現和查處的困難性。 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紀委常委林錦順介紹說,“白手套”具有極強的隱蔽性,不法勾當以及非法所得往往通過其他渠道披上合法的外衣,運作手法也極具專業性,涉及經濟金融、證券交易等,不易被發現。 記者了解到,張新案最大的特點就是蓄謀已久、精心策劃、手法隱蔽,為每一筆非法收入都設置了不同的“隱身衣”。比如,通過董一麟去借錢,讓董一麟代收項目前期咨詢費;讓董一麟代持股份,自己做影子開發商;等等。 從謀私的“黑手”戴上“白手套”的一剎那起,幕后的腐敗官員便與前臺“掌柜”結成利益集團、攻守同盟,對于可能到來的查處早已做足準備,給發現和查處造成了不小的阻力。 形式隱蔽、查處困難的“白手套”問題,危害有多大? 湖南省法學會廉政法學課題組組長鄧聯繁教授認為,“白手套”問題既破壞了市場秩序和社會公平、拉大了貧富差距,也庇護了利益輸送,敗壞了權力的廉潔性,加劇了官商勾結、權錢交易,污染了政治生態。 “‘白手套’問題具有廣泛的傳染性和對政治生態的污染性,必須下大力氣堅決予以治理。”李斌雄表示。 如何斬斷“白手套”里的“黑手”? 貴州省紀委曾查處一起省公路工程建設領域腐敗窩案。其中,省公路局黨委書記周金毅就有一只由下屬單位退休人員充當的“白手套”。 周金毅自以為“白手套”的犯罪手法很高明,殊不知,再狡猾的狐貍也斗不過好獵手。最終,周金毅因個人受賄170.48萬元、共同受賄550萬元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判處有期徒刑13年。 不僅是周金毅,企圖以“白手套”瞞天過海的劉志軍、季建業、張新等腐敗官員,終究逃不過黨紀政紀和法律的嚴懲。 “只要紀檢監察機關持續加大反腐敗力度,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查辦案件工作的新特點、新規律,一定能剝掉腐敗分子的‘白手套’、‘障眼法’。”杭州市紀委副書記郎文榮表示。 針對“白手套”替腐敗官員保管打理受賄所得的“業務功能”,毛建標建議,健全完善刑事立法,加大對相關人員利用國家工作人員職權謀取利益的打擊力度。 “‘白手套’與謀私‘黑手’相互勾結,根子上還是權力任性的問題。”林錦順建議,加強對官員權力的制約與監督,健全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和抽查等制度機制;加強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 考慮到工程建設領域商人充當“白手套”相對較多的實際,鄧聯繁認為,應全面嚴格對領導干部的監督管理,明確領導干部與商人交往的邊界。同時,借鑒中辦、國辦印發的《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建立健全領導干部插手招投標等活動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把領導干部干預經濟活動的權力關進制度籠子里;完善招投標公示異議制度,充分發揮招投標參與者對利益輸送行為的監督作用。 針對一些辭職、退休干部為現任官員充當“白手套”的情況,李斌雄建議,嚴格規范公務員辭職、辭退和退休后行為,加強監督,防止成為“白手套”。同時,優化政治生態,營造良好的從政環境。 “白手套”的隱蔽性、“專業性”,是對反腐敗工作新的考驗。對此,福建省南平市紀委第四紀律檢查室副主任林斌建議,進一步強化辦案人員業務水平,尤其是豐富企業管理、財務管理和資本運作等方面的知識。 違法始于違紀,“白手套”亦非一日“織就”。受訪專家、辦案人員均表示,要把紀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動輒則咎,決不能坐等“小毛病養大”、攻守同盟形成。(記者瞿芃) |
相關閱讀:
- [ 05-14]中紀委法規室官員:腐敗問題往往是從突破紀律開始
- [ 05-14]中紀委揭秘貪官“白手套”:有的由退休官員充當
- [ 05-11]中紀委:4日至10日查處130起違反八項規定案件
- [ 05-09]國內|中紀委強調21家景區禁接待黨政機關開會 2家執行|央企4天換7帥背后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