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等明星親子節目的熱播,童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追捧,不少家長傾盡精力、物力、財力,試圖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童星。 “造星熱”的背后反映了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普遍心理,但不容忽視的是,“造星”過程中一些負面因素影響孩子健康成長,以及不少“形式大過內容”的“童星加工廠”借機“宰割”家長。專家認為,孩子成長有其自身的規律,不可急功近利,否則容易適得其反。 培養“童星”要砸多少錢? 家住哈爾濱的小學五年級學生美含(化名),希望兒童節能到游樂園瘋玩一天,但這對她來說是個奢望。六一當天,美含先要在一場文藝演出中表演舞蹈,然后再在一家綜合商場內“走秀”,此外,晚上還有一節鋼琴課。 美含的媽媽告訴記者,美含每天早晨6點開始練習,放學后去學才藝表演,回到家還要完成作業,往往要到晚上11點后才能睡覺。 同美含一樣,7歲的浩浩因為擅長跳街舞,如今已是長沙市內頗有名氣的小“童星”。浩浩媽媽說:“高強度的學習,小孩子肯定有受不了的時候,作為家長只能嚴格要求,在這方面孩子確實是吃了很多苦。” 孩子吃苦的同時,家長也付出巨大的精力、物力、財力。美含媽媽告訴記者,從美含5、6歲起,他們就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當時就為她報了學費超6000元的“綜合藝術小演員班”。為了讓孩子們早早贏在起跑線上,各種“小童星培訓班”、“土豪”幼兒園應運而生。 記者了解到,除日常參加培訓班的開銷外,有些家長甚至不惜砸重金培養“童星”。之前有某少兒題材影視劇制片透露,選角時有家長開出六位數價碼,希望讓孩子上戲;還曾有媒體爆出家長自費幾十萬給孩子出專輯。 “父母主要就是想讓孩子有露臉機會”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有的家長甚至不惜花錢送禮,只為讓孩子參加一場集體演出。” “童星培訓班”真能培養出童星嗎? 記者了解到,在目前市場上,會唱歌、跳舞、樂器的童星已經非常普遍,而會武術、京劇、相聲、評書的童星正成為追捧的對象。一名業內人士稱:“ 招式 越稀奇,越可能 制勝 。” 北京某“童星培訓班”工作人員于偉(化名)向記者透露,培訓班一般會層層“面試”小學員,故意營造出一種競爭激烈的氛圍,而不論過程如何,面試結果總是驚人的相似——“你孩子的條件很好,是可塑之才,在這進行系統培訓后,你可能就是新一代的 星爸 星媽 ,但名額有限,希望你能把握機會,趕快報名”。不少家長因此做起了明星夢,投入大量精力、物力、財力“造星”。 于偉告訴記者,“童星培訓班”所謂的名師授課也大多是噱頭,“一年到頭也上不了幾節課”。據他介紹,在實際授課中,真正的藝術培訓少,花樣百出的“打造”多。“比如聲樂、樂器,無法在短期內見到成效,對此家長就會不滿意,所以學校的培訓大多是虛的,比如給小孩拍寫真、拍MV。成本小、效率高,家長還買賬。” 于偉表示,相比電視中已經成名的“童星”,多數參加“童星培訓班”的孩子雖然參加幾場演出,上過幾次電視節目,但真正成為“童星”的幾率仍微乎其微。 一位曾經為孩子報名參加過“童星培訓班”的家長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光靠參加培訓班就想培養出童星可以說是不太可能,因為這些機構的目的就是賺錢。時間長了不僅影響孩子學習,甚至會讓孩子和家長的心理都變得扭曲。” “童星”被“催熟” 該喚醒誰的“夢”? 童星看上去光鮮,其實也有著各種困擾,不僅面臨著學業、事業難兩全的擔心,過早的接觸社會也讓不少童星過分早熟。 湖南某電視臺一位節目編導告訴記者,很多童星說話做事就像大人,過于早熟。“太多童星從小被父母設計走演藝道路,幼年時參與大量商業活動,在此期間一味迎合社會的口味,被塑造成為一個個社會角色,空間錯位和角色沖突都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本身年紀就小,又身處一線,童星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偏差心態。同時,娛樂圈喧囂的輿論很容易催生童星們在感情上的早熟。有媒體報道,在《爸爸去哪兒》的節目中,觀眾們一味地呼喚參演的一名男孩和一名女孩“在一起”,在某次發布會上,該男孩竟直接喊女孩“老婆”。 更讓人擔憂的是,一些童星身處名利場中,受到商業包裝和媒體炒作的輪番轟炸,一會兒被質疑隆胸,一會兒被曝天價陪酒,承受著超過年齡承受能力的輿論壓力。有專家指出,暫且不論這樣的消息是真是假,對尚且年幼的孩子來說都是“不能承受之重”。 據業內人士介紹,國內的娛樂市場對童星的需求并不大,支撐起童星“造星”現象頻出的重要原因,不在孩子的“明星夢”,而在家長的“成才夢”,“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使然。 對此,儲朝暉認為,家長適當發展孩子的特長本無可厚非,但切不可急功近利。孩子的成長有自己的規律,父母很難知道孩子長大后適合往哪方面發展。在孩子年幼時,家長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為以后打下堅實的基礎。“尊重孩子的天性,而不是過多干預,否則容易適得其反。” |
相關閱讀:
- [ 03-09]臺灣童星楊小黎:長大后再當郝邵文“女朋友”
- [ 05-27]溫州六歲女童星狀告經濟公司打“解約”官司
- [ 01-25]亞洲“蜘蛛人”李童星裸攀張家界“草泥馬峰”
- [ 11-26]臺通過“童星保護條款” 童星每周工作不得逾40小時
- [ 03-06]患白血病童星鄧鳴賀完成首次化療 仍不知病情
- [ 02-28]春晚童星患白血病存活率僅50% 本人尚不知情
- [ 03-29]臺島娛樂江湖童星游 “大小姐”組合紅遍兩岸
- [ 02-04]可愛童星或將有沖高臺灣生育率的效應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