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再次整版聚焦"美國民主":民主偏執無異于宗教極端
2015-06-29 15:40:15??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走符合本國國情、民族意愿和文化傳統的民主道路 抵制美式民主擴張 維系民族精神家園 孔繁軻 事實證明,美式民主并非“普世價值”,對其強制輸入或盲目推崇均會造成災難性后果。這種后果有多方面表現,其中一個重要表現是對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精神文化生活帶來了混亂。 制造文化斷層。在《文明的沖突》一書中,亨廷頓認為:“文明的沖突將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間的(在地緣上的)斷裂帶將成為未來的戰線。”美國采取精心包裝的、隱蔽的滲透方式傳播美式民主,企圖按照美國的價值觀改造世界,意欲將全世界納入資本主義的大一統中。在與本土文化的激烈較量中,美式民主隔斷了輸入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傳承。文化是民族進步的基石。失去民族文化的滋養,猶如禾苗失去甘霖、花草失去陽光。美式民主迫使許多國家的民族文化繳械投降,看似向民主文明邁進了一步,實際上欲速則不達。例如,菲律賓在文化上是亞洲最美國化的國家,很多人熱衷于慶祝華盛頓誕辰、感恩節、圣誕節和吃火雞等美國風俗習慣,文化生活的美國化對其傳統文化造成嚴重沖擊,菲律賓民族精神早就成了一具空殼。事實告訴我們,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阻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摒棄文化的民族性,全盤接受外來文化,無異于飲鴆止渴,會造成自身文化的斷層。文化斷層必然引起經濟、政治、社會領域的動蕩不安,經濟滑坡、政治混亂、社會震蕩也就在所難免。 導致信仰缺失。高貴的信仰鑄造高貴的人生;拋開信仰空談民主,無異于水中月、鏡中花。美式民主的全球擴張,給輸入國家和地區造成極大的思想混亂,動搖了原有的民族信仰,卻沒有使人們形成新的理念,導致信仰缺失、信仰空白、信仰迷茫。蘇聯社會主義大廈之所以崩塌,首先緣于戈爾巴喬夫在美式民主影響下提出的“新思維”。正是意識形態領域的崩潰,造成人民的精神荒蕪。如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大肆鼓吹“憲政民主”“公民社會”,污蔑丑化我們黨的領袖人物、革命英模,否定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其用心也是為了混淆視聽,搞亂人們的思想,進而誘使人們拋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動搖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精神之魂。對此不可不察。 帶來精神落差。民主屬于上層建筑,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民主的發展要以經濟的發展為前提。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罔顧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的經濟社會發展差異,鼓吹西方價值觀放之四海而皆準,把美式民主作為全球標配進行移植。但美式民主根植于西方社會,離開了其生存環境,勢必“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西亞、北非、中東一些國家和地區不顧自身經濟社會條件,盲目接受和移植美式民主,成功的案例難數一二。反觀美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被輸入國家和地區的現狀,落差顯而易見。由于美式民主未給輸入國家和地區帶來應有的物質利益和精神滿足,人們必然產生上當受騙之感,失去自己的精神“樂園”,造成思想空虛和錯亂,以致迷失方向、喪失自我。從某種程度上說,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的出現、肆虐,與美式民主的輸出脫不了干系。 毋庸置疑,美式民主的全球擴張,對我國的政治文化生態也產生了負面影響。香港非法“占中”的鬧劇已經露出“顏色革命”的尾巴,令人看到了西方敵對勢力的丑惡嘴臉。對此,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切不可被美式民主的華麗外表所迷惑。民主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世界上沒有統一的民主模式,美式民主更不是萬能的。“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堅定不移地沿著符合本國國情、民族意愿和文化傳統的民主道路走下去,才是實現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穩定的不二選擇。 (作者為山東省委講師團團長) 相關鏈接: 人民日報理論版聚焦:美國民主遭遇困境 |
相關閱讀:
- [ 06-25]人民日報談網絡“翻案風”:否定建立新中國合理性
- [ 06-24]人民日報:實從哪里來
- [ 06-23]人民日報:盼青少年籃球涌現姚明 為祖國贏得認同
- [ 06-20]人民日報盤點各地過端午習俗:秭歸端午比年大
- [ 06-19]人民日報評論員:解決問題是最好的教育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