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型升級離不開穩定的資本市場
2015-07-10 11:40:10??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本報評論員 近期,股市連續、大幅調整給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帶來重大考驗,但可以確信的是,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的政策方向沒有變化,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金融結構調整趨勢也沒有改變。在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經濟轉型升級、內生動力增長離不開資本市場的助力,這將給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帶來重大機遇,也內在地要求資本市場必須平穩健康運行。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并規范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促進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協調發展,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防范和分散金融風險。從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培育創業創新“新引擎”、金融體制改革等多角度分析,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系統重要性。 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推進融資結構轉型可有效緩解實體經濟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等瓶頸問題,可為經濟發展“雙引擎”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長期以來,我國融資結構過于依賴銀行信貸間接融資,金融資源在企業間配置不均甚至錯配。在計劃經濟時代,這種融資模式發揮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效應,推動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但在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時期,我國目前間接融資比重過高的融資模式顯露出資金不能有效流動、資源配置效率低、資金價格信號不靈敏、國有企業對資金價格不敏感等弊端,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則可有效解決這些難題。從歐美成熟市場來看,一個完善的直接融資體系可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晴雨表、孵化器功能,有效促進資金等重要生產要素的流動、分配、定價,實現資源市場化配置。 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可有效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一方面是存量的整合,可通過并購重組等手段整合、盤活經濟存量,推進產業整合,推進中國重工業化進程的加速完成,另一方面是增量的培育,可通過柜臺市場、新三板、創業板等交易市場以及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等各類投資基金實現風險定價,培育和促進新興產業發展。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規范透明、穩健高效、開放包容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可以預期,資本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將得到極大地拓展,資本市場制度將得到進一步完善。目前,無論是從規模、占GDP比重還是體系的完備性上來看,我國資本市場還有較大發展空間。A股市場總市值僅相當于GDP的70%左右,不僅遠遠低于著名投資人巴菲特所說的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1:1到1:2的對應關系,也遠遠低于成熟市場150%的水平。 當然,資本市場要夯實長期向好的發展勢頭,發揮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作用,還需要大力推進制度改革、交易規則和工具創新、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能力。暴漲暴跌都是股市非理性的表現,股市連續下跌往往會導致市場融資功能喪失,不僅有礙資本市場本身發展,也不利于發揮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功能。隨著未來資本市場進一步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發展中面臨的各種突發事件、“黑天鵝”事件可能增多,要求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呵護資本市場發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使資本巿場在經濟發展大格局中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
相關閱讀:
- [ 07-06]“中國制造”走出國門 引領經濟轉型
- [ 07-06]“互聯網+”頂層設計牽引中國經濟轉型大變革
- [ 06-26]落實“互聯網+”國家戰略 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 [ 06-16]突出特色產業 圍繞經濟轉型
- [ 06-11]中國無需量化寬松——海外輿論看好中國經濟轉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