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菱公司將向二戰中國勞工道歉補償
2015-07-25 18:11:58?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孫靖 |
分享到:
|
【特別關注】 據日本共同社7月24日報道,圍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強制征用中國勞工一事,日本三菱材料公司與中國受害者談判團已基本決定達成全面和解協議。該和解協議的主要內容是:三菱表示“道歉”,并以基金方式向每名受害者支付10萬元人民幣,支付對象共計3765人。雙方正在準備于近期在北京簽署和解協議書。 這將是日本民間企業首次主動向被日本最高法院駁回賠償要求的中國受害者提出道歉,并提供全面的經濟補償,同時也將是日本民間企業戰后補償人數最多的一次。因此,該消息公布后,在中日兩國均立即引起廣泛關注。 據悉,三菱方面在和解協議方案中承認,二戰期間,在根據日本政府內閣決議強擄至日本的3.9萬名中國勞工中,有3765人被三菱材料公司的前身企業及承包公司接收并被迫勞動,因而構成了“侵害人權的歷史事實”。因此,三菱材料公司將對受害人及其遺屬表達“痛徹反省”及“誠摯歉意”。除支付上述費用外,三菱材料公司還將支付相關紀念碑的建設費用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00萬元)。鑒于在三菱材料公司擬支付賠償的3765人中,目前已經掌握受害者本人或遺屬信息的僅有約1500人。為此,三菱材料公司今后還將支付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00萬元)用于調查找尋其他失蹤勞工及遺屬。據測算,如果最終能夠找齊3765名中國勞工的全員信息,三菱材料公司的支付總額將達到8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億元)。 日本共同社的報道稱,根據歷史記載,1942年,因戰局惡化,為彌補日本國內勞動力不足,日本政府應工業界要求,通過內閣會議決定從中國“移入”勞動者。戰后發現的日本外務省報告中記錄了總計強征約3.9萬中國人,在日本35家公司的135處煤礦或工地勞動。 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中國的部分受害者開始相繼在日本向相關企業提起索賠訴訟。雖然負責審判的日本法院在法律上駁回了賠償要求,但強制征用與強制勞動等事實則相繼在歷次判決書上得到了認定。2007年4月,日本最高法院曾在判決書的“附言”中提出“對(相關企業的)自主應對不予阻礙,期待(這些企業)朝著受害救濟努力”。因此,有分析認為,三菱方面此次采取行動的動因便是法院紛紛認定強征事實以及最高法院的“附言”。 2013年3月,中國受害者方面成立談判團,并于2014年1月開始與三菱方面談判。隨著時間的推移,健在的受害者越來越少,僅剩十余人。為了讓受害者能夠在有生之年“討回尊嚴”,中國方面的相關人士付出了不懈的艱苦努力,最終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就在幾天前的7月19日,三菱材料公司常務執行董事等高管在美國與二戰美軍俘虜會面,就二戰時期強制美軍俘虜在日本國內礦山等地勞動一事當面道歉。日本民間企業自主采取措施,以彌補歷史罪責的方式來走出歷史陰影,這一大幕終于在二戰結束70周年這一歷史節點上被徐徐拉開。 對于三菱材料公司即將與中國受害者談判團達成的全面和解協議,日本媒體譽之為兩國民間層面力爭“克服過去”、謀求大步前進的歷史性動向,將成為“二戰結束70周年具有象征意義的協議”。 此間輿論分析認為,在三菱方面,此舉固然包含著商業性目的,即通過表現善意,尋求中國國民諒解和支持,改善其在中國市場的商業環境。然而,作為一家民間企業,三菱材料公司能夠正視歷史,真誠悔過,主動向受害者道歉,并提供賠償,其勇氣和誠意仍然令人欣慰,值得嘉許。目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積極謀求在適當時機正式訪華。在這樣的微妙時刻,客觀上,日本民間企業的此類舉動無疑會為中日兩國緩和與改善關系營造積極、向好的氛圍。 |
相關閱讀:
- [ 07-25]三菱“謝罪文”稱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表示深刻反省
- [ 07-25]三菱向中國勞工道歉,遲到的正義
- [ 07-25]日本三菱擬向中國勞工“謝罪” 尚未達成正式和解
- [ 07-25]三菱和解消息眾說紛紜 日本媒體與公司各執一詞
- [ 07-25]三菱面對追問不予置評 能否全面和解仍有不確定因素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