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才重才助才 激揚創新力量
2015-08-11 12:30:14??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讓世界感受中國創新力量 連日來,生活向長年忙于工作的專家們展示了輕松愉快的一面。每天在蟲鳴鳥叫中醒來,帶領家屬一起打打太極拳、看看電影、到海邊戲水、遠足山海關……身心放松的同時,也多少彌補了些平日對家庭的虧欠。 “工作這么多年,能把家屬帶上一起休假,這還是第一次。”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李言榮道出大家的心聲,“這幾天夫人都很高興,相信回去后她能更加支持我的工作。” 難得的假日閑暇,也讓大家有了好好回顧過去、認真規劃未來的大塊時間。更難得的是,各領域高手薈萃,彼此都是激發思想火花的最好對象。 餐廳里、小路上、海灘邊,都成了專家們展開頭腦風暴的最佳場地。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大家探討的話題都離不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什么是創新?我覺得對我來說就是解決實際中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能夠有實際社會效果,對我們來說就是創新。”寧夏吳忠儀表公司高級工程師馬玉山說。 廈門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焦念志認為,自主創新絕不是關起門來做到的,要有國際視野和胸懷,要思考國際上在做什么、還缺什么,敢于把我們的研究瞄準這些缺口。他倡議:“作為有一定知識、專長的專家,我們要積極發揮專長、把握主攻方向、深化科研創新,以創新驅動贏得發展主動。” “我們公司以前是機關實體,從零開始到現在市值已達到100個億,主要都得益于技術創新。”甘肅大禹節水集團董事長王棟說。 “企業創新應是我國今后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專家們在交流中都認為,新興產業的創新要發揮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力量,創新驅動要給民間力量發展空間,創造出無數個華為、騰訊、吉利、三一重工,令全世界感受到中國的創新力量。 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勝,唯創新者強。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時指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要用好科學家、科技人員、企業家,激發他們的創新激情”。 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十八大以來,人才領域改革之廣度、力度、深度前所未有。中關村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粵港澳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上海、廣東等地的自貿區建設,無不把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放到突出位置,重點沖破思想觀念障礙,打通人才發展的體制關卡,最大限度地釋放了人才創新創造的激情和活力。 一幅以人才工作轉變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生動畫卷,在大江南北徐徐展開。對此,休假專家們都有切身體會,他們長年潛心科研、踏實治學,正是一輪又一輪創新高潮的直接參與者。 來自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的張新友說:“我們團隊先后培育‘豫花’‘遠雜’系列花生新品種33個,其中4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成果獎勵,對河南乃至全國花生生產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山東青島隔而固振動控制有限公司總經理尹學軍介紹,他所在的公司員工200多人,卻擁有專利授權120多項,“我們在減震、降噪、抗震三大領域都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貽芳說,他所在的研究所是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誕生地,近年來科研成果頻出,先在大亞灣實驗發現了新的中微子振蕩,后又發現了Zc(3900)粒子,都被認為是世界物理學界的重大發現。 人皆盡其才,則百事俱舉。黨中央、國務院邀請專家代表北戴河休假,正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人才、為人才提供良好環境的一個具體體現。“我一定把中央的關懷帶回基層,讓一線同志們知道黨和國家對人才的重視,今后加倍努力、積極創新。”在海南從事海洋地質、生態環境研究快20年的傅楊榮告訴記者。 (光明日報記者 羅旭) ? |
相關閱讀:
- [ 06-17]巡視組:中國電科用人重才輕德 總部管控能力弱
- [ 03-11]用獨立監督防治學術界“重才輕德”
- [ 05-23]上聯:吞吐八方,激濁揚清方能成之事
下聯:志存四海,重才厚德尤可畢其功 - [ 05-23]上聯:重德重才,任用能勝
下聯:先行先試,敢拼會贏
橫批:精神可嘉 - [ 12-03]本季達人秀 更重才藝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