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改革進行時: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
2015-08-15 12:26:16??來源:央廣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孫靖 |
分享到:
|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即著手考慮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議題。黨的十八大統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強調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 習近平同志圍繞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論述,深刻回答了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樣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特別是站在時代高度,對改革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論思考,將中國共產黨的改革理論的系統探索推向了新的高度。 一,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正是從歷史經驗和現實需要的高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反復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這場偉大革命,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現在,走過了35年極不平凡的歷程。事實證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2013年7月23日習近平在武漢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時強調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我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國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產生,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壯大。 ——習近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個方面工作》 改革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 二,改革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 習近平強調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我們當然要高舉改革旗幟,但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而我們改革的主要目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提出,不僅豐富和深化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更重要的是闡明了改革的性質和根本任務,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抓手和總方向。 ——《習近平同志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個重要論點》 我們講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要有堅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也要有支撐這種精神和信仰的強大物質力量。這就要靠通過不斷改革創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比資本主義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能為社會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更能在競爭中贏得比較優勢,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體現出來。 ——習近平《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 三,深化改革開放推進創新驅動 在習近平看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點在于優化產業結構、消化過剩產能,最終要落實到一家家企業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企業要抓住機遇,不斷推進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品牌創新。 我們這么大個國家、這么多人口,仍然要牢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要全面認識持續健康發展和生產總值增長的關系,防止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產總值,一味以生產總值排名比高低、論英雄。轉方式、調結構是我們發展歷程必須邁過的坎,要轉要調就要把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否則資源、資金、市場等各種關系都繃得很緊,就轉不過來、調不過來。各級都要追求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生產總值,追求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2013年11月5日習近平在湖南考察時強調 習近平指出,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攻克體制機制上的頑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激發和凝聚社會創造力。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對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我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需要解決的問題十分繁重。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研究、思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措,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 ——習近平7月23日在湖北省武漢市主持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時強調 四,改革要迎難而上,持之以恒 習近平指出,在深化改革問題上,一些思想觀念障礙往往不是來自體制外而是來自體制內。思想不解放,我們就很難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癥結所在,很難找準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很難拿出創造性的改革舉措。因此,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跳出條條框框限制,克服部門利益掣肘,以積極主動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舉措。 國內外環境都在發生極為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我國發展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比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突出,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等等。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于深化改革。 ——2013年11月9日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而與此同時,習近平也認識到,改革開放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繁重的事業,必須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35年來,我們用改革的辦法解決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一系列問題。同時,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產生,制度總是需要不斷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 ——2013年11月9日,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作的說明 改革,是一項長期的事業。 五,改革,永遠在路上 改革并不是一句空話,要靠實事求是,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2015年前7個月,習近平總書記共考察調研了5省,足跡遍及云南、陜西、浙江、貴州和吉林。 1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昭通、大理、昆明等地,看望魯甸地震災區干部群眾,深入企業、工地、鄉村考察,就災后恢復重建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調研。 2月13日至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西考察調研,在延安、銅川、西安等地,深入鄉村、學校、社區、科研院所、革命根據地紀念場館調研考察,并在延安主持召開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 5月25日至2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舟山和杭州,深入企業、社區、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等考察調研。習近平表示,這里是一個天然大氧吧,是“美麗經濟”,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 6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貴州調研。并在調研期間強調:“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戰略定力,加強調查研究,看清形勢、適應趨勢,發揮優勢、破解瓶頸,統籌兼顧、協調聯動,善于運用辯證思維謀劃經濟社會發展。” 7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長春市,深入農村、企業,深入廣大干部群眾中間,就振興東北等地區老工業基地、謀劃好“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調研考察。 |
相關閱讀:
- [ 08-14]外媒眼中的習近平:魅力折服歐洲 打破陳規陋習
- [ 08-14]習近平:官商交往要有道
- [ 08-14]習近平治國理政戰略布局“四個全面”托起中國夢
- [ 08-13]習近平任免駐外大使 洪亮任中國駐緬甸大使
- [ 08-13]習近平關于“海外追逃”的11條意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