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生死邊境線,沉落的故鄉 難民偷渡血淚史
2015-09-09 15:55:48??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中新網9月9日電這是一出堪比《荷馬史詩》的悲壯史詩,正在現實中上演——有人花了三年,才逃離戰火,重獲自由;有人在途中永沉海底;也有人在海上,迎接新生。 盡管地中海能掀起巨浪,但自2011年敘利亞陷入亂局后的每一年,偷渡船上的人潮,要更為波濤洶涌。在那里,難民們全都孤注一擲,企盼著奔向心目中的“安全天堂”——歐洲。 【奧德賽】 哈什姆·阿索奇(Hashem Alsouki)是一位原本生活在敘利亞小鎮上的自來水站雇員。2012年一天,原本未被戰火波及的寧靜小鎮上出現了武裝人員,他們將年輕人的遺體拖在車后游街,與其他居民一樣,哈什姆察覺到家園的氣氛,已悄然變化。 但是,為了正義,他與其他人站了出來,朝武裝人員抗議——囚禁和折磨,成為了他接下來的待遇。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和一些人被關押在不見天日的地方,沒有手表,沒人知道時間是如何流逝的。 此間,哈什姆的兩位兄弟喪命在同一把狙擊槍下。“出獄”時,他只能和妻兒相依為命。 敘利亞難民哈什姆和妻子、三個孩子在一起。(圖片來源:英國《衛報》) 從一個村子到另一個村子,哈什姆帶著妻子與三個孩子,一路目睹戰爭的殘酷。永遠失去親人,少了一輩子的依靠;曾經住房被摧毀,一直揣著家的鑰匙,卻再也開不了那把鎖;炸彈猝不及防地在孩子們上學路不遠處爆炸…… 背井離鄉,是唯一選擇。 2013年6月,哈什姆一家在大馬士革,登上了曾經是攬客旅游大巴的難民車。他聽說,埃及對難民敞開了懷抱。經濟不寬裕,他們只能坐巴士去約旦,再搭渡輪到埃及。 令哈什姆沒料到的是,就在他們周折抵達埃及后半個月,埃及首任民選總統穆爾西被拉下馬。一些敘利亞人被解讀成穆爾西的支持者,埃及,同樣未帶給哈什姆一家安全感。 同年,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開始在中東出頭作亂,哈什姆這樣的敘利亞人遭到一些埃及人的唾罵,被指責是他們導致了混亂和恐怖主義的橫行。 ——“滾回你自己的國家去!”有人對哈什姆吼叫。 自己家,是回不去了。哈什姆一家決定投奔歐洲。買不起機票,首站,就是從埃及北部的海灘登上跨越地中海的偷渡船。在一個月的嘗試都失敗后,他們還是差一點點就搭上一班擁擠不堪的船。 就在當時,警察來了,哈什姆一家原地未動,被拘留8天。正沮喪時,消息傳來,他們努力想搭的那趟船沉沒了,500人命喪大海。 哈什姆一家的境地,并不最糟。但他不敢再讓妻兒跟著冒險。用好幾個月想別的辦法失敗后,這一次,他孤身上陣,為家人探路。 他要先乘船前往意大利。在搶到位置后,他在“人蛇”的安排下幾次換船,渾身都是別人的嘔吐物,衣服也濕透了。但經過似乎永無休止的黑夜,他終于見到了歐洲海岸線上的頭一個黎明。 現在,哈什姆人在歐洲了,但他不希望選擇意大利、法國避難。因為它們行政效率太低,他還要等待漫長的時間,才能再見妻兒。他的目標是至少到德國;對他來說,最豐厚的獎賞將是瑞典——敘利亞人在那里可以無限期出入。這意味著長久的穩定、自由。 |
相關閱讀:
- [ 09-05]聯合國特使:利比亞各方已接近達成一項最終協議
- [ 09-05]一艘偷渡船在利比亞近海沉沒 三四十人下落不明
- [ 08-31]利比亞海岸又一艘難民船沉沒 至少37人遇難
- [ 08-28]一艘偷渡船在利比亞近海沉沒致82人喪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