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準備取代中國成全球增長引擎 英媒:不切實際
2015-09-11 07:12:08??來源:參考消息網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參考消息網9月11日報道 英媒稱,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市場動蕩、決策能力受到質疑之際,印度似乎準備超越中國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9月9日報道,印度財政國務部長杰揚特·辛哈日前作出“超越中國”的強硬表態。他說,印度準備從中國手中“接過全球增長的指揮棒”。 報道稱,從表面上看,印度似乎有樂觀的余地。由于中國尋求擺脫對投資的過度依賴,中國經濟增速勢必下滑。而與此同時,印度經濟增速預計將達到7.7%。 與其它許多新興經濟體(包括同為“金磚國家”成員的巴西、俄羅斯和南非)不同,印度并不依賴于出口高價大宗商品。這意味著,印度不會被中國需求疲軟引起的大宗商品價格暴跌拖垮。不僅如此,作為世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印度還從油價暴跌中受益不少,油價暴跌不僅改善了印度的經常項目收支狀況,還緩解了通脹壓力。同時,印度也不是制造產品出口大國。即使全球需求疲軟,印度經濟受到的沖擊也相對較小,家庭消費在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比重達到57%。 報道稱,認為印度將成為全球經濟主要力量的觀點至少是有瑕疵的。如果這種觀點讓印度沾沾自喜,結果將是危險的。希望印度取代中國成為全球增長引擎有些不切實際。從名義GDP(衡量一個經濟體國際影響力最恰當的標準)來看,印度的經濟產出是中國的1/5。此外,印度占全球GDP的比重僅為2.5%,而中國的比重高達13.5%。如果中國經濟年均增長5%,那么不到4年,中國經濟產出的增量就相當于印度的經濟規模。說印度能與中國比肩就像說一只老鼠能拉動一臺拖拉機。 總的來說,人們對中國市場動蕩進行了過度解讀。對中國而言,能相對輕松地追趕世界強國的時代已經結束。但將中國排除在外卻具有嚴重的誤導性。在中國的背后,是30年飛速增長的勢頭。 報道稱,認為印度將不費吹灰之力超越中國經濟增長水平的觀點體現了無可救藥的自滿。人們忘了,印度在2月份修改了GDP的計算方法,將名義GDP增速提高了超過2個百分點。根據以前的計算方法,印度經濟增速仍停留在5%的水平。 被夸大的增長率催生了虛假的安全感。這也許有助于解釋,為什么莫迪政府大力宣傳的改革一直推進緩慢。在印度議會的這個會期,幾乎沒有進行任何改革。莫迪未能推動商品與服務稅改革,而經濟學家一致認為,這一改革將改善許多邦的營商環境。 報道稱,盡管印度相對脫離于世界經濟,但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印度并未制造出其它國家認為值得購買的產品。作為一個希望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的國家,這似乎是一個弱點而非優勢。這些問題都不會消失,因為有令人質疑的數據顯示,印度經濟增速已超過中國。印度官員應該停止沾沾自喜,著手實施一些有意義的改革。(編譯/劉白云) |
相關閱讀:
- [ 05-14]印度經濟“蛋糕”,中國企業如何“吃”好
- [ 04-17]印度經濟增速或踞首位 緩慢增長是世界經濟新現實
- [ 01-14]世行預測印度經濟增速2016年趕超中國
- [ 07-25]經濟向好難掩結構隱憂 印度經濟整改迫在眉睫
- [ 03-14]印度經濟中心逐漸北移 商業新貴涌現促復蘇
- [ 09-30]印度經濟放緩房市疲軟 住宅地產庫存創新高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