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不是世界經濟風險之源
2015-09-12 21:20:14?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劉寶琴 |
分享到:
|
面對我國一些經濟指標短期下行和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出現的波動,近期有關中國經濟“硬著陸”的聲音不絕于耳。有觀點甚至認為,中國可能成為未來全球經濟動蕩的源頭。對此,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明確表示,中國不是世界經濟風險之源,而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 這樣說不是盲目樂觀,而是有充分根據的。無論從我國經濟的基本面、發展走勢,還是近期全球市場波動的成因,抑或是發展潛力來看,“中國經濟危機論”都是站不住腳的,把中國看作是世界經濟的風險源頭更是號錯了脈、開錯了方。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7%,表面上看比前些年低了,但若放在自身經濟體量高達10萬億美元、世界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這仍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數字。在經濟保持合理增速的同時,我國經濟結構升級在加快,高技術產業增長強勁,新消費持續旺盛,“雙創”蓬勃興起,新的經濟增長動能正在壯大,經濟走勢向好明顯。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四梁八柱”基礎穩固,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蘊含強勁國內市場需求,調控空間廣闊,經濟具有較強抗沖擊能力和韌性,增長潛力巨大。 許多觀察人士注意到,中國經濟正在搭建“兩個平臺”、上演“兩場大戲”。一是轉型升級和“雙創”平臺,上演經濟升級版大戲,“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都是其中的精彩劇目;二是人民幣國際化和“一帶一路”合作平臺,上演中國經濟全球化的大戲,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銀行等投融資平臺是其有力支撐。兩個平臺、兩臺大戲能量的加快釋放,必然會給中國經濟帶來新的空間、新的動力、新的成長,也將給世界經濟帶來新的增長亮點。 再看全球市場。近幾個月中國資本市場發生異常波動,國際金融市場也出現震蕩。但后者更多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延續,源于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不確定性引發的擔憂。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可能與世界經濟的低迷絕緣,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受到全球市場的影響。至于一些人擔心政府債務問題,其實是多慮了。中國政府在全球范圍之內,都是一個資產最豐富的政府。有資料統計,目前我國政府擁有120萬億元國有金融資產、30萬億元中央企業資產、60萬億元土地資產,現有債務規模相對資產總量來說根本不成問題。而且,債務結構相對良性,中央政府債務不到20%,地方政府債務中七成以上是投資性、有回報的。 中國不是也不會成為世界經濟的風險之源。事實上,中國這些年一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都在30%左右,進口和吸引外資力度有增無減。中國經濟向好,不僅是中國之幸,也是全球經濟之福。正如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的許多嘉賓所指出的,各國攜起手來,共同發展實體經濟,加強國際產能合作,鏟除貿易壁壘,才是避免各種危機爆發、繪就更美世界經濟增長藍圖的務實選擇。(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平 言) |
相關閱讀:
- [ 08-25]經濟日報:中國經濟在唱多唱衰聲中昂然前進
- [ 08-12]經濟日報:結構調整要做四則運算
- [ 08-11]經濟日報:民生保障要“實”字當先
- [ 08-09]經濟日報:培育和壯大“互聯網+”新型消費業態
- [ 08-07]經濟日報:客戶與銀行間信息不對稱問題待解決
- [ 08-06]經濟日報:按“三嚴三實”要求做好經濟工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