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回應“不約談超大城市”:絕非揀軟柿子捏
2015-09-13 12:21:33??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衡陽、承德、滄州、臨沂等城市都因為環保工作不力,這些城市的主要負責人都曾被環境保護部約談。在媒體的聚焦下,市長們表達歉意、做出承諾,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被約談的省會城市鄭州主要問題是“大氣污染問題突出,空氣質量指數不降反升、防治形勢嚴峻”;河北保定市長因白洋淀污染問題被遭到約談;河南駐馬店市長被約談的主因是皮革污染被群眾多次舉報,幾次督辦整改效果都很不明顯。被約談城市可以說各有各的“毛病”,但政府的責任都不可推卸的。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副局長汪冬青說,他說在實際操作中,約談最主要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三類:首先是群眾舉報,環保部門查實并發現所在地區確實存在比較大的環境問題的;其次就是年度考核沒有通過或者治理項目進展緩慢的;另外一種情況是環保部門在專項或者綜合執法過程當中發現問題,需要敦促當地政府解決或者警示的。約談的城市中,還沒有超大城市的身影,汪冬青表示,約談絕對不是揀軟柿子捏。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翟青曾約談過安徽、河南、甘肅等省的領導。“只要存在重大環保問題,我們一定會照章辦事,予以敦促。”除了約談地方負責人,“兩桶油”、北京市排水集團等大型企業也先后被約談到了。可以說環保約談正在全面“發威”。 被約談的名單越來越長,讓人擔心這項有效手段被濫用。 汪冬青表示,“環保部的約談原則是根據需要選擇重點,形成示范效應。”地方政府負責人必須檢視自己的工作,防止被約談的風險,不能等到鞭子落到頭上的時候才整改。約談分為兩類:誡勉性約談和預警性約談。“目前采用的基本都還是誡勉性約談,未來汪冬青將更重視預警性約談,希望以此提示風險,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汪冬青表示,今后,約談將更注重宏觀,從區域發展角度找到矛盾所在,提示區域發展問題,促進產業升級。約談的公開性也會升級,將會吸收專家建議和意見,嘗試邀請公眾參與。 ? |
相關閱讀:
- [ 09-12]環保部約談暫行辦法實施一年多 多地政府負責人被約談
- [ 09-11]環保部:2015年年前7月按日計罰近3億元
- [ 09-10]北京某貿易公司稱“舊木被當廢木”告環保部
- [ 09-09]環保部駁“拖累經濟論”:中國應增強“綠色定力”
- [ 09-09]兩部門啟動景區門票整治 一年內不得漲價 | 環保部約談20市市長姓名曝光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