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仍是全球增長的動力之源
2015-09-29 11:39:03?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三、中國經濟也深受世界經濟深度調整之痛 中國經濟增速回落,有其內生主動調整的因素。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我國經濟已步入發展新常態,一方面受資源環境和市場條件變化的影響,潛在增長率趨于下行,經濟增長出現換擋;另外一方面,多年積累的結構性問題逐漸顯露,調結構轉方式任務緊迫繁重。黨中央、國務院主動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的陣痛陸續釋放,經濟增速適度放緩,有其客觀必然性、合理性,這必將為中國經濟今后長期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深度調整的巨大沖擊。 一是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導致中國出口增速明顯回落。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總體上仍處在深度調整之中,呈現出低增長、不平衡、多風險的特征。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導致全球貿易低迷,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連續數年低于2000點的貿易平衡點,今年以來,基本上在500—1200點之間震蕩。在這種情況下,各國都在保護自己有限的國內市場,尤其是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明顯增多。受此影響,近年來中國出口壓力不斷加大,出口增速明顯回落。2011—2014年,按人民幣計價,中國出口額年均增長7.7%,增速比2002—2008年期間低16.5個百分點。今年1—8月份,出口額同比下降1.6%。 二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導致中國“被通縮”。近年來,中國工業生產領域持續面臨著一定的通縮壓力。截至今年8月份,工業品價格同比連續42個月下降,并且降幅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工業品價格持續下降,盡管有傳統領域產能過剩的因素,但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的影響。2012—2014年,我國進口商品價格指數年均下降2%左右,今年1—8月份下降11.3%。其中,中國進口量較大的原油價格從2014年100美元/桶左右跌到了目前50美元/桶以下,鐵礦石價格從2013年的130美元/噸以上跌到60美元/噸以下,大豆價格從2012年的600美元/噸左右跌到400美元/噸以下。初步估算,目前PPI降幅中1/3左右是由于進口價格下跌導致的。相比進口價格的大幅下滑,出口價格下降幅度相對較小。1—8月份,中國出口商品價格指數下降1.4%。由此可見,中國沒有輸出通縮,而是被輸入通縮。 三是在主要發達國家普遍實行量化寬松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飽受被動升值之痛。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連續推出多輪量化寬松政策,日本、歐洲步其后塵,推出強度更大的量寬,使得人民幣對這些國家的貨幣被動升值。今年以來,美元退出量化寬松,加息預期升溫,大量資本從發展中國家外逃,受此影響,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大幅貶值,也使得人民幣對這些國家貨幣處在升值狀態。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測算,2014年1月份至今年8月份,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累計升值10.5%,實際有效匯率累計升值10.6%,對歐元升值17.3%,對日元升值9.6%。幣值升值使我國出口商品的競爭力減弱,是我國出口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8月中旬人民幣匯率貶值4%左右,這主要是為了推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主動矯正人民幣中間價與匯率的偏離程度,一定程度上釋放外部帶來的貶值壓力。從中長期看,由于中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基礎,中國仍是穩定國際金融市場秩序的重要力量。 |
相關閱讀:
- [ 09-29]日媒:大眾事件損害德國形象 恐會拖累歐洲經濟
- [ 09-29]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淘汰落后產能,全面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福建生態省建設
- [ 09-29]廈高新技術企業今年將超1000家 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 [ 09-29]廈高新技術企業今年將超1000家 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 [ 09-29]哈總統:復興絲綢之路經濟對歐亞國家具有意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