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仍是全球增長的動力之源
2015-09-29 11:39:03?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四、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將為世界經濟重返健康增長軌道作出更大貢獻 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各國深刻反思以往的經濟增長模式,結構調整已成為全球性趨勢。美國和英國提出“再工業化”,歐盟和日本等紛紛出臺重振制造業的強力政策,印度、墨西哥、越南等發展中國家也在致力于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在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的同時,中國經濟也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已成為全社會的普遍共識。 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入推進,不僅為中國實現可持續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也將為世界經濟再平衡和穩定復蘇創造新的機遇。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為世界提供更大消費市場。隨著13億人口由溫飽走向小康,尤其是中等收入階層已達到3億人以上,大眾消費逐步由傳統的衣食等基本生活消費轉向發展型、享受型消費,信息、旅游、教育、養老、家政等新興消費潛力加速釋放,一個日漸壯大和成熟的龐大消費市場正在孕育形成。如果未來十年消費保持穩定上升的勢頭,到2025年消費支出規模將擴大到10萬億美元以上(以目前價格水平測算),國外消費品制造業有望從中受益。 二是產業升級將有效擴大技術和設備進口。在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過程中,傳統產業升級改造需要進口大量先進技術、高端設備、重要零部件,而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也將為全球貿易伙伴提供更多的研發、設計等新的機會。以服務業為例,假定未來十年服務業保持目前的發展勢頭,到2025年服務業規模將擴大到12萬億美元以上(以目前價格水平測算),市場潛力巨大。今年1—7月份,外商直接投資中服務業投資增速最快,達到19.6%。 三是國際產能合作將極大拓寬合資合作空間。我國擁有中端裝備產能優勢,性價比高,綜合配套和工程建設能力強,外匯儲備充裕,有利于發揮承上啟下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打通不同發展階段國家產業發展瓶頸,對接各方供給與需求,既發揮發達國家擁有關鍵技術、裝備先進的長處,又發揮發展中國家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開拓一個更大的合資、合作市場,凝聚起全球經濟穩定增長的新動能。 可以預見的是,當中國經濟成功實現轉型升級,實現由投資驅動轉向消費拉動為主、由工業主導轉向服務業主導的重大轉變后,中國經濟將會步入一個更加穩健、更有質量、更可持續的新的發展階段,將會更好地發揮世界經濟增長引擎的作用。 事實證明,中國經濟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仍將是推動世界經濟健康、持續增長的動力之源。從曾經喧囂一時的“中國輸出通縮論”到現在的“中國輸出衰退論”,可以說都是“中國威脅論”的翻版,背后的意圖耐人尋味。在全球化的時代,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艱巨挑戰,同舟共濟,攜手共進,共同推動世界經濟重返健康增長軌道是共渡難關的關鍵。中國有信心、有決心實現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雙目標”,與世界各國一道共同推動包容平衡的發展。 (作者為國家統計局局長) |
相關閱讀:
- [ 09-29]日媒:大眾事件損害德國形象 恐會拖累歐洲經濟
- [ 09-29]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淘汰落后產能,全面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福建生態省建設
- [ 09-29]廈高新技術企業今年將超1000家 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 [ 09-29]廈高新技術企業今年將超1000家 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 [ 09-29]哈總統:復興絲綢之路經濟對歐亞國家具有意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