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奧會智庫合作成果有深意
2015-10-05 21:43:14??來源:中國干部學習網(wǎng)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圖為:2015年9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華盛頓同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舉行會談。 三、中美智庫交流迎新春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全球智庫報告2014》的全球智庫排名雖然存在一定的不公之處,但是,這些不公,至少可以說明兩個問題,一是中國智庫在世界的影響力不夠,二是美國智庫缺少對中國和中國智庫的了解,不了解因為合作少、交流少。 美國智庫的“中國觀”對政府乃至整個國際社會“中國觀”的形成、發(fā)展和變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中美關系能否能保持相對和諧的狀態(tài),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國智庫界能否對中國形成準確認知并做出有利于中美關系的正確判斷。 習奧白宮秋敘,中美元首已經(jīng)為兩國的智庫合作架起天橋,規(guī)劃好藍圖,中美智庫合作的春天已經(jīng)來臨。 中美智庫交流合作的核心內容是智庫的思想創(chuàng)新與思想交流,根本目的是通過交流與對話,減少兩國誤解,塑造有利于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構建與發(fā)展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 中美智庫交流與合作在中美關系中的具體作用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加深中美之間的理解,減少誤解與誤判;二是提供創(chuàng)新思想,為中美關系提供政策建議、設置政策框架;三是構建全球輿論傳播網(wǎng)絡,引導輿論走向。四是搭建高層對話平臺。 加強中美智庫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美智庫輿論影響并改變美對華輿論大環(huán)境,為構建兩國新型大國關系清除障礙,是當前中國智庫合作的重點。 四、中美智庫交流帶火兩國“二軌外交” 大國交往,智力導航。智庫作為權力與知識的結合體,在中美交流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14年3月,習近平在訪問德國時強調,在中德兩國成為全方位戰(zhàn)略伙伴關系中,加大政府、政黨、議會、智庫交往。把智庫建設提上了國家外交層面,“智庫外交”成為我國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第二軌道”。所謂“二軌外交”,就是一種特殊的非官方外交方式。如果把政府間的官方外交渠道定義為“第一軌外交”,那么“二軌外交”則是通過包括學者、退休官員、公眾人物、社會活動家等在內的非官方人物和非政府組織等渠道進行交流。 中美兩國的“二軌”高層對話由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發(fā)起。2006年10月,以基辛格為首的美國退休高官團隊在北京出席了兩國之間的首次“二軌”高層對話。2007年10月,中美第二次“二軌”高層對話在美國白宮附近的海亞當斯飯店舉辦,兩國政府官員和智庫學者就當前中美熱點議題進行了廣泛探討。這種“智庫外交”機制作為一種新的外交平臺,對增進中美兩國之間的互信與合作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基辛格曾言,政策制定者和學者之間的區(qū)別,是學者可以有相對充分的時間思考問題,而決策者則必須在特定時間內做出決定。從這個意義上說,學者的相關研究,往往可以彌補政策制定的不足。 美國最負盛名的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連續(xù)多年被評為全球第一智庫,習近平此次訪美前夕,布魯金斯學會舉行“從歷史角度看中美關系”主題討論會,從政治、文化和教育角度談中美交往史。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引用孔子名言“溫故而知新”表示,了解中美兩百多年的交往史,有助于加強對中美關系現(xiàn)狀的認識,以及減少對對方的誤判。美國學者李侃如表示,人們往往熟知本國歷史,而對方國家的歷史卻知之甚少,了解中國現(xiàn)代史和中美交往史才能夠更好地了解習近平主席此次訪美和中美關系所涉及的廣泛議題。習主席訪美前后,中美兩國的著名學者與社會活動家就中美關系的廣泛交流,為習近平此次成功訪美營造了友好的輿論氛圍,堪稱中美“二軌”外交典范。 |
相關閱讀:
- [ 10-05]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習奧會"開辟美中合作新領域
- [ 10-02]第五次“習奧會”為中美關系注入正能量
- [ 09-30]習奧會對資本市場影響深遠
- [ 09-30]國臺辦:“習奧會”成果表明“臺獨”沒有國際空間
- [ 09-30]網(wǎng)上輿情分析:多維度解讀“習奧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