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四個全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與民族化有機融合
2015-10-06 13:22:04?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責任編輯:陳瑋 孫靖 |
分享到:
|
作者: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長 宇文利 “四個全面”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新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頂層設計與戰略部署,反映了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良好愿景和根本路徑。從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遠歷史視角來看,“四個全面”體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接力和時代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與民族化的有機結合。 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在落后和失敗中奮發圖強、戮力同心的實踐目標,也是中華民族百年來孜孜以求的偉大夢想。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現代化的目標根本不可能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也不能順利開展。新中國的建立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開辟了社會主義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道路。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奮斗,伴隨著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進展,中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邁出了堅實的腳步,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四個全面”的戰略部署,是為深化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而作出的重大決策,其根本目標是為了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全面躍升為現代化強國。全面小康的社會建設目標、全面依法治國的治理秩序,毫無疑問都是現代化的國家和社會的標志。全面深化改革是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和根本動力,全面從嚴治黨也是現代化國家和現代化政黨的基本特征。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四個全面”實質上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棋局中的一步,是在當代中國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更新階段和更高水平的關鍵舉措。 “四個全面”直接指向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但這種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并不是停留在科學社會主義經典教科書中的現代化,而是具有中國特色特別是體現了中國民族屬性的現代化。如果從現代化的模式來看,“四個全面”所指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具有典型意義的現代化的東方社會新版本,其最突出的特征就在于它體現著中國的民族化要求,是社會主義與民族化相互結合的現代化。而“四個全面”本身,無論是其思想內涵還是其實踐特征,也都體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與民族化的有機結合。 “四個全面”體現了源自于中國傳統的整體性的思維方式和思想方法。“全面”即整體性、系統性和統一性。中國傳統文化講究整體會通,中華民族的思想方法也注重一體化、崇尚整體論。現代化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強調社會發展程度和水平的總體性。在一個國家的建設體系中,所謂現代化并不僅僅是某一個社會發展指標和局部社會狀態的現代化,而是指整體的現代化。因此,如果說“四個全面”的根本發展指向是社會主義現代化,那么這個現代化也就并不緊緊限于經濟指標和物質生產部類的現代化,而是指社會主義國家總體發展水平和整體經濟社會狀況的現代化。照此看來,“四個全面”中包含著整體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思想方法論,也滲透著中國人所固有的民族性的思維特征和民族化的實踐方式。 |
相關閱讀:
- [ 10-06]三句話讀懂習近平的家國情懷
- [ 10-06]習近平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來自哪里?
- [ 10-05]感受熱議習近平訪美,品咂中美關系之深意
- [ 10-05]美國僑界盛贊習近平主席美國行
- [ 10-05]習近平訪美系列活動成果評述:中美邁向新型大國關系時代
- [ 10-05]國內 習近平訪美:互利共贏合作惠及中美和世界 | 劉云山將出訪朝鮮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