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英:中國不是TPP談判“輸家”
2015-10-06 17:59:5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靖 孫靖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10月6日電(記者 張藝 林杉)美國貿易代表邁克爾·弗羅曼10月5日宣布,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12個國家已達成“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貿易協定。 TPP作為亞太地區涉及面廣泛的貿易協定,中國的缺席引起外界諸多猜測。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就此表示,有些方面把中國理解為“輸家”是很不適當的。 陳鳳英表示,TPP是面向21世紀的一種國際規則體系,已經超出了貿易的范疇。簽署協議的12國已經在生物醫藥、汽車零配件等方面進行了長期艱苦的博弈。由于加拿大兩周后即將舉行大選,美國也將展開總統競選活動,因此政府和技術官僚是在很大壓力下完成的談判活動,而部長級會議簽署的協議在生效前還需要經過各國議會批準,最快也要2016年初才能生效。 TPP不但涉及境外投資,也涉及境內投資,包括企業改革、環境問題、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十分復雜。有報道稱,由于談判過程不夠透明,并可能損害部分群體利益,TPP談判遭到不少國家民眾的反對。連日來,美國一些工會組織、環保機構、消費者維權組織和醫療保健機構曾多次組織民眾前往亞特蘭大市區TPP談判所在的賓館附近游行抗議。 陳鳳英表示,TPP由于涉及面廣、規格高,勢必會對未來亞太地區的競爭格局造成重大影響。中方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劃,有助于促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制度建設均持開放態度,而且由于研究早、應對早,中國在面對這種新格局時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比如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北京峰會提出啟動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進程,中國也倡議建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和金磚開發銀行,召開了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對話會,這些機制提高了亞太地區和新興市場貿易自由化水平,使地區經濟煥發活力。 中國倡議建立的這些機制獲得了相關國家的積極響應,使中國處于主動、有利的地位。這一情況再次證明了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強大影響力和提供公共產品的能力,進一步增強了中國在處理全球和地區事務中的信心和主動性。 “先出牌的人認為自己可以先發制人,但是后出牌的人也可以后發取勝。”陳鳳英說。 |
相關閱讀:
- [ 10-06]韓政府:將以國家利益最大化考慮是否加入TPP
- [ 10-06]TPP協定歷時5年終達成 專家:未來將不得不向中國敞開大門
- [ 10-06]TPP意在阻遏中國?“想多了”還是“想少了”?
- [ 10-06]TPP協議更具象征性意義
- [ 10-06]TPP談判獲實質性突破 12個談判國同意自由貿易等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