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城哄搶北京產業疏解項目 津冀產業承接園陷同質競爭
2015-10-12 07:22:05??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承接平臺重復建設問題突出 產業承接園盲目爭搶項目,導致產業同構、重復性建設的現象頗為突出。業內認為,重復的建設和對資源的爭奪使區域內的競爭大于合作,過度競爭不僅增加了區域內每個經濟體的發展成本,也可能削弱區域整體競爭力。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唐山市海港開發區采訪時看到,為承接北京西直河石材批發市場遷移,當地規劃了總占地面積約2萬畝、總投資近100億元、堪稱全國最大的京唐國際石材城,目前業已吸引130多家北京石材企業簽約落戶,其中27家已經開工建設。 但在與之相隔約260公里的河北省滄州市黃驊港地區,也在規劃建設一個承接北京石材產業轉移的巨型平臺——占地約1.7萬畝的中國黃驊港萬國(國際)石材商貿城。該項目于去年5月奠基,目前36萬平米的大板批發市場一區、二區已基本建成,30多家入駐企業也已經開工。 同樣,北京動批、大紅門等服裝批發市場的外遷也引發了廊坊永清、保定白溝以及天津的承接競賽。這些承接平臺均在基礎設施配套方面投入巨資,比如廊坊永清國際服裝城建于2009年,預計總投資達800億元,天津電商城則提出打造京津冀消費品輻射集散中心、規劃總建筑面積300萬平方米,但目前這些園區實質性入駐的商戶并不多。 京津冀三地曾達成政府間共識,確立構建“4+N”產業合作格局,其中四大承接主平臺包括: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張承生態功能區、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區和新機場臨空經濟區。但記者在采訪中看到,眾多承接平臺大都把生物制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航空等列為重點發展產業,同質化競爭趨勢明顯。 在素有“中國葡萄酒之鄉”的張家口市懷來縣,正在規劃建設的京北生態新城計劃到2016年打造20個產業承接載體,其中航天、智能制造裝備、通信和環保幾個產業園被作為建設和招商的重點,看上去與當地的資源稟賦及產業鏈并無太大關聯。 細化產業布局避免無序競爭 記者調研發現,各承接地搶占先機、率先突破的沖動并沒有得到及時和有效的管控。接受記者采訪的有關人士建議,下一步,一定要使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承接等各項工作重新回歸到規劃引導的科學、可持續發展范疇,克服產業布局同質化,避免無序競爭。 有關專家認為,津冀地區爭搶批發市場、爭搶行政機構、爭搶高校科研機構和醫院等一窩蜂、無的放矢的現象,與地方政府的政績觀有關系,也與京津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較晚、尚未公布有關系。事實上,產業有序轉移承接,該是協同發展的一條主線,也是帶動功能疏解、人口分散的關鍵動力。 此前還有專家提醒,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頂層設計未出臺前,不宜進行大規模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如果不做好頂層設計,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結果,只能是以新的短期問題取代舊的短期問題。” “津冀地區產業承接還是應該以產業布局、功能分區為單位,而不是任由各個城市、園區紛紛對接。”北京市中關村管委會一位負責人說:“不應該再出現首鋼在曹妃甸,但北京現代汽車四工廠卻在渤海新區的產業鏈不合理分割現象。” 河北省政協常委魯平也曾建議,加強統籌規劃,正確處理好京津冀產業競爭與協作的關系。隨著京津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京津冀的關系正在由競爭主導型向協作主導型轉變。這就需要我們打破傳統思維定式,利用京津重點產業的關聯效應在冀北地區培育形成相關產業群,以產業群或產業帶為基礎與京津展開協作,在協作中謀求發展。 他還認為,要探索京津冀產業優勢互補的合作模式,促進三地產業共同發展。從產業結構來看,京津冀三地的比較優勢明顯不同,存在明顯的產業梯度。因此我們應該根據京津冀產業梯度性和互補性,選擇進行產業雙向轉移。通過積極探索三地產業優勢互補的協作模式,促進三地產業共同發展,最終實現我省產業結構的全面優化與升級。 專家建議,國家應盡快出臺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的細致規劃,進一步明確三地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各地區也應明確本地功能定位和細化承接產業方向,省級、市級層面應該統籌分類指導,克服產業布局同質化,避免無序競爭。 |
相關閱讀:
- [ 04-20]多城房價下跌動力削弱 一線城市充房價上漲領頭羊
- [ 01-06]國內|多城搞突襲式汽車限購 被指難改污染擁堵 全國近六成超配干部待消化
- [ 12-02]政策疊加效應正逐步顯現 多城樓市因降息止跌
- [ 12-02]再別圣保羅!卡卡灑淚告別球迷 將赴奧蘭多城
- [ 11-16]投訴違建兩年多城管才調查 居民:典型糊弄老百姓
- [ 11-09]樓上下擴陽臺夾層住戶叫苦 投訴兩年多城管或強制執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