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以萬計的各國難民獲準入境,德國總理默克爾被奉為“大救星”和“安格拉母親”。但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德國各地方政府紛紛表示,他們已無力接待如此多的難民,在接納難民問題上德國面臨著政黨分道揚鑣、社會分裂的危險。 難民問題正在分裂著執政聯盟的內部團結,越來越多的聲音要求默克爾改變政策。22日,德國北威州215名縣市負責人集體簽名寫信給默克爾,要求她采取措施限制難民數量。從今年9月到現在,已有1528名基民盟黨員由于不滿默克爾難民政策宣布退黨。基社盟是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姊妹黨,該黨主席、巴伐利亞州州長澤霍費爾公開與默克爾叫板,他宣稱,聯邦政府敞開大門允許難民大量進入德國,侵犯了德國各州的權利。如果聯邦政府繼續這么做,巴伐利亞州保留自己采取與情況相應措施的權利。他還威脅說,將向聯邦憲法法院提出起訴,指控聯邦政府在難民危機上的做法危及了“州一級政府的自主行動能力”。 與默克爾聯合執政的社民黨對現行政策也不完全認同。德國副總理、社民黨主席加布里爾表示,德國2015年將接納100多萬難民,這種難民政策“缺乏節制”,難以為繼。社民黨成員、萊茵普法爾茨州州長德萊爾要求默克爾,就如何限制難民潮給出一個合理答案并拿出具體行動。 德國民眾對難民的立場明顯兩極分化。一方面,許多德國民眾積極向難民捐錢捐物,承擔志愿者義務為難民提供幫助,在火車站歡迎初來乍到的難民,甚至騰出自家的房子安置難民。另一方面由于德國社會資源不斷被難民擠占,社會治安和族群問題日漸突出,很多老百姓怨聲載道。在德國社交網站上,仇視的言論鋪天蓋地,文字充滿了火藥味,人身攻擊更是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處于這場風暴中心的是默克爾,近來常被扣上“人民的叛徒”的帽子。 原本聲勢漸衰的Pegida運動(“愛國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運動”的簡稱)又有抬頭之勢。本月19日,參加該組織游行示威的民眾達到2萬多人。與會者高呼“遣返、遣返(指難民)”“我們是人民”以及“默克爾必須下臺”等口號。同時,德國的排外事件激增,至今為止,針對難民安置中心的縱火、攻擊事件高達500起。本月17日,正在競選科隆市長的候選人雷克爾因積極進行難民安置工作,遭遇殘忍刀襲,身負重傷。這一刺殺事件成為全德社會極端化的高潮。據德國內政部的消息,今年已經發生的多起排外縱火案中,部分案件并非出自極右翼勢力,而是來自沒有犯罪前科的普通人。襲擊難民行為也許并不是有組織有預謀的活動,而且在全國各地普遍發生:沒有哪個聯邦州迄今還沒有發生過縱火襲擊難民住宅的事件。 德國之聲電臺的一篇評論說,德國民眾似乎還沒有明白,2015年的秋季為他們帶來了怎樣的挑戰。挑戰不僅來自安置大量外來人口并使他們融入社會,更在于德國社會如何捍衛自己的基本價值觀——威脅不是首先來自臆想中的極端伊斯蘭移民,而是來自德國內部那些藐視民主和自由的人士,來自社會中間。 (本報柏林10月23日電 本報駐柏林記者 柴野) |
相關閱讀:
- [ 10-18]洶涌難民潮考驗歐盟團結 歐洲各國立場不一致
- [ 10-15]德國聯邦議院通過應對難民潮一攬子法案
- [ 10-07]難民潮源于自以為是的“民主改造”
- [ 10-07]難民潮源于自以為是的“民主改造”
- [ 10-07]歐盟擬向土耳其提供大規模經濟援助 解決難民潮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