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為全面建成小康催生強大動力
2015-10-28 07:33: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砥礪奮進 攻堅克難 發展中的問題只有通過發展才能解決。當前,只有通過改革才能激發發展潛力,增強增長動力,培育新的核心競爭力,實現新的發展目標。 不久前,貴州省提高了一項補助標準——扶貧生態移民的貧困戶,由之前的每人1.2萬元提高到2萬元。“十三五”期間,深山區、石山區100多萬貧困人口將“挪出窮窩”。 面對7000多萬貧困人口,“十三五”時期,扶貧將從原來的“大水漫灌”轉為“精準滴灌”,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云表示,只有改革,才能打通扶貧的“最后一公里”。 “十三五”時期是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沖刺的五年。攻堅克難,唯有改革。 “‘十三五’的時間點特別值得關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周兆呈說,過去幾年,中國在改革的頂層設計上動作很大,接下來的“十三五”改革答卷,大家充滿期待。 改革,必須放眼長遠、夯實基礎—— 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擺在共產黨人面前的時代命題。未來5年,從頂層設計的“藍圖”落實到“施工圖”,需要更清晰的改革思路、縝密的改革布局、有力的改革舉措,保障改革政策舉措“落地生根”。 改革,需要向市場要活力,用創新驅動點燃發展“引擎”——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金融領域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新一輪土地制度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只有以全面深化改革主動適應新常態,才能更好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階段。 改革,必須消除壁壘,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一項戶籍制度改革,延續半個世紀,關系億萬人口,涉及教育、醫療、就業、養老、住房等方方面面,可謂牽一發動全身;“精準扶貧”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一系列“超常規”改革政策舉措蓄勢待發;司法體制改革不再局限于機制性、技術性的修補,敢于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這些百姓心中所想所盼,在“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壯美畫卷上,必將留下濃墨重彩。 改革,必須打通“最后一公里”,使發展成果更好共享—— 全面建成小康,歸根結底是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破解13億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的“世界性難題”,需要改革成果更好落地。 發展越關鍵,改革越迫切。展望“十三五”,13億中國人民將繼續吹響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強音,砥礪奮進,攻堅克難,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
相關閱讀:
- [ 10-27]【光明理論 “十三五”前瞻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線圖
- [ 10-27]澳門輿論關注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吹響進軍全面小康號角
- [ 10-27]描繪好十三五美景,凝心聚力決戰全面小康
- [ 10-26]“十三五”規劃出爐在即 將以改革為導向 沖刺全面小康
- [ 10-26]十八屆五中全會今開幕 經濟指標調整等或成重點 新華社社評:贏得全面建成小康的決定性五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