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今日陪同默克爾訪問家鄉安徽
2015-10-30 06:36:52?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據新華社電昨天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同來華訪問的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會談,并于會談后共同會見記者。中德宣布,將推動“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攜手、“中國制造”同“德國制造”合力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 李克強表示,中方愿同德方攜手努力,繼續落實好上一輪中德政府磋商達成的各項共識,進一步增進互信,提升各領域合作水平,打造中德合作“全面升級版”。保持密切高層交往,加強各層級、各領域機制建設,就重大國際問題加強協調,拓展在政治、外交、安全、反恐等領域的利益契合點,開展更多實質性合作。 充分挖掘互補優勢,重點在雙向投資、財政金融合作和創業創新合作領域打造新的增長點;推動“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對接取得早期收獲;促進雙方中小企業、裝備制造業、產業園區、智能制造、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合作取得新成果。 默克爾表示,德方愿在兩國現有合作的良好基礎上,與中方“步調一致”,進一步加強各層級對話,拓寬合作領域,提升合作水平;加強創新合作,培養新的合作增長點;加強地方交往,辦好明年兩國青少年交流年活動,推動德中關系取得更大發展。 會談后,兩國總理共同見證了雙方青年交流、金融、交通、通信、工業、醫療等領域13個合作文件的簽署。 在共同會見記者時,李克強指出,中德將啟動網絡事務磋商,推動構建開放、安全的網絡空間。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和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以負面清單準入前國民待遇的模式加快推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盡早啟動中歐自貿可行性研究;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雙方支持多邊貿易體制,認為中歐雙方應履行各自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做出的承諾。 >>今日行程 李克強今將陪同默克爾訪安徽農家和鄉村小學 今天,德國總理默克爾將在她的第八次訪華行程中,前往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的家鄉安徽訪問。這是繼今年5月,印度總理莫迪應約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家鄉西安訪問后,外國領導人第二次到訪中國領導人的家鄉。李克強與默克爾作為老朋友,中德總理“老友記”將上演一場令人期待的“家鄉外交”。 據京華時報記者梳理,2005年出任德國總理的默克爾,10年之間已經來華8次,而到訪中國期間她也是走南闖北,除了北京作為常訪之地外,她還先后去往上海、南京、天津、廣州、西安、成都,可謂串門最勤快了,在北京抖空竹、在成都做宮保雞丁、在西安與兵馬俑合影……默克爾到訪的足跡都快成為半個“中國通”了。 而此次前往李克強的家鄉安徽,更是開啟了新一季的領導人家鄉外交。此次李克強將陪同默克爾到訪安徽省合肥市,默克爾將訪問一戶農民家庭和一所鄉村小學。 □特別關注 “家鄉外交”更有利于氣氛營造 公開報道顯示,最先踐行“故鄉之約”的是在今年5月,印度總理莫迪訪華首站,即到訪習近平的家鄉西安,兌現了一年前和習近平的約定。去年9月,習近平訪印首站即到達莫迪的故鄉古吉拉特邦,莫迪全程陪同。當時,習近平就邀請莫迪“下次訪問中國時到我的家鄉西安去看看”。 在2013年9月,習主席首訪烏茲別克斯坦,卡里莫夫總統盛情邀請他到自己的故鄉撒馬爾罕看一看。在帖木兒家族歷史博物館,一幅地圖引起了習近平的注意,卡里莫夫說,這是一幅古絲綢之路地圖。撒馬爾罕是帖木兒時期的首都,是古絲綢之路的樞紐,那里是我的家鄉。習近平則指著地圖右邊的一處地方說,那里是西安,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我的故鄉。 此外,2013年6月29日,樸槿惠就任韓國總統后首次訪華,也曾在西安度過了兩天一夜。對于韓國人來說,西安并不陌生,樸槿惠本人早在2001年就曾來過西安。 >>故事 梅德韋杰夫與李克強有“圣彼得堡之約” 其實,最先去往李克強故鄉的外國領導人,默克爾并非首位,而是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2013年10月,梅德韋杰夫訪華過程中也曾到訪安徽合肥,不僅品嘗了黃山毛峰,還參觀了包公祠和中國科技大學。盡管那一次李克強沒有陪同前往,但此訪卻成為去年10月李克強訪俄加強互動的話題。 當時,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專門邀請李克強做客自己位于莫斯科西郊的官邸——“高爾基-9號”別墅,并準備了豐盛的家宴,進行一場不打領帶的會晤。 那次兩國總理見面,還達成了一個約定。2013年10月,梅德韋杰夫訪華時,曾造訪李克強的家鄉安徽合肥。這次會面伊始,梅德韋杰夫就憶起那次中國之行:“訪問您的家鄉,我感覺非常親切。我要再次感謝您的邀請和對訪問的安排?!?/p> 當時,李克強說:“你去過我的家鄉,已經是我家鄉人民的朋友,我想借此機會轉達他們對你的問候。下次再來俄羅斯,我希望首站能去你的家鄉圣彼得堡。”梅德韋杰夫欣然應允。 >>分析 特色外交成果往往出人意料 據外交部禮賓司前代司長魯培新介紹,家鄉外交從實質上講,與“庭院外交”、“莊園外交”相似,都是首腦外交的一個重要的平臺?!板_夜話”也是這種形式,可以讓雙方在輕松的氣氛和場景中,更好地相互了解。與談判桌上的外交相比,家鄉外交顯得更親切友好,有利于氣氛營造,增進互信。形式多樣、或者并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地開展對外交往,往往會取得出人意料的積極成果,著名的“乒乓外交”就是范例。相信,隨著家鄉外交高規格高標準地踐行,它將成為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話。 京華時報記者 潘珊菊 |
相關閱讀:
- [ 10-29]李克強和默克爾為啥這么看重殘疾人合作
- [ 10-29]李克強舉行儀式歡迎德國總理訪華
- [ 10-29]李克強同默克爾會談:打造中德合作“全面升級版”
- [ 10-29]李克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會見記者
- [ 10-29]李克強出席亞歐會議框架下殘疾人合作會議
- [ 10-29]專家:李克強訪韓將開啟東北亞合作新局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