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新的發展目標 創新擺在核心位置
2015-10-31 12:32:03??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陳瑋 劉寶琴 |
分享到:
|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勝利閉幕,在中國人民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期,在面對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生態環境嚴峻、發展要求更高的新形勢下,為貫徹“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向全黨和全國人民提交了一份切實可行的圓滿方案。經過學習,我們認為有四個亮點值得高度關注。 “中高速增長”與“中高端水平”雙重目標 五中全會為“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經濟發展目標要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二○二○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 應該說,這個目標既切合實際,反映了全黨、全國人民的要求,也基本具備了實現的條件,但是又不是輕而易舉可以達到的。從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和工業化規律來看,當一個國家的工業化進入成熟階段后,那種趕超型的后發優勢、勞動力轉移和資源配置優化的“紅利”開始消失,而有效需求不足、產業升級所導致的傳統產能過剩和“資本沉沒”,都會使得經濟增長速度轉入中速或低速。 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雖然還沒有達到工業化成熟的階段,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城市化水平較低、人均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等因素還為我們的經濟增長保持中高速提供了較大的空間,使得我國經濟在未來五年里可以保持7%左右的增長速度,并且產業結構升級到中高端。但是應該看到,我國的經濟經過長達30多年的接近年均10%的高速增長,無論是從發展的波浪式還是產業結構的調整,都到進入了一個調整期,實際上這個調整期在2008年就已經來到,只是在“保增長”的刺激政策下有延續了幾年。 另外,從世界經濟來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從2008年開始,也進入了一個增長緩慢的深度調整期,而已經高度融入世界經濟中的中國,必然要受到其影響。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今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由3.3%下調至3.1%,國際貿易增速僅為2%,前幾年都保持在7%左右。今年二季度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速情況為:美國2.7%,歐盟1.5%,日本0.8%,新興經濟體也都比較低,有的甚至是負增長,巴西就是-2.6%,俄羅斯-4.6%,只有印度為7%,但是印度是由于近期調整了統計口徑后取得的數據。因此可以說,將“十三五”規劃中的經濟增長速度適度下調,又保證完成比2010年“翻一番”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不僅是合理的,如果實現,也是成就很大、非常了不起的。 眾所周知,我國今天的經濟規模已經比較大了,2014年GDP突破了10萬億美元。按照這個基數,現在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就相當于5年前增長1.5個百分點,10年前增長2.6個百分點。現在增長7%,相當于10年前增長18%還多。在世界經濟形勢如此不好、國內“三期疊加”、產能過剩嚴重的條件下,中國能夠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已經是難能可貴、創造奇跡了。 |
相關閱讀:
- [ 10-31]發改委:已經成立十三五規劃《綱要》起草小組
- [ 10-30]“十三五”規劃的十三個新亮點
- [ 10-30]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 征求關于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的意見
- [ 10-30]“十三五”網絡強國戰略 提升中國互聯網世界舞臺話語權
- [ 10-30]“十二五”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趨于完善 “十三五”更精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