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間債市迎來全面松綁 力促企業直接融資規模
2015-11-02 07:35:51??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陳瑋 趙舒文 |
分享到:
|
繼發改委大幅降低企業債審核標準、交易所新公司債新政之后,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也行動起來,銀行間債市迎來一次全面的改革和“松綁”。《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了解到,交易商協會日前完成了對《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注冊發行規則》《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公開發行注冊工作規程》等基礎性制度文件的修訂,其中包括對發行人實行“分層分類管理”和全面放開超短期融資券發行兩大關鍵性內容,發行的市場化程度和效率將進一步提高。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對發行人實行“分層分類管理”、對符合一定資質的企業不再進行發債額度限制意在放開對“高資質”企業的發債限制,超短融全面放開意在放開對“低資質”企業的發債限制,二者形成互補并相輔相成,在目前“穩增長”的背景下,有利于進一步促進企業直接融資規模的擴大,降低企業短期流動性風險。 “交易商協會這次創新,其力度可以說史無前例。對原來注冊辦公室的工作流程進行了一次徹底的精簡。”接近交易商協會的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據悉,此次修訂后的制度體系首次明確引入了“分層分類管理”理念,其核心在于“信息披露越成熟、投資人認可度越高的發行人,其注冊發行將越便利”。 具體而言,此前,債券發行人注冊發行超短期融資券(SCP)、短期融資券(CP)和中期票據(MTN)等品種的債務融資工具,均需要進行分別的單獨注冊,并有相應的額度限制。而在新的“分層分類管理”的模式下,交易商協會參考一些相關指標將發行人分為三個類別,對于其中資質較好的第一類發行人,交易商協會鼓勵其在注冊環節可實現“打包注冊”,即發行人可以注冊一個“儲架發行”的資格(DFI),涵蓋上述三個品種,并在其注冊有效期內隨時自主選擇發行融資工具,沒有注冊額度限制。不過,永續票據、資產支持票據(ABN)、并購債等產品,仍需單獨注冊。 “放開之后,企業仍需滿足債務余額不能超過其凈資產的40%的規定,不過,一類企業在注冊額度上不再有額度限制,預計市場將快速擴容。不過,協會也會做好后期的管理工作。”一位銀行債券主承人士對記者表示。他還說,“分層分類管理”為主體信用資質高、信息披露成熟的企業提供了更多發行便利,在過去先注冊后發行的政策框架下,由于市場變化很快,企業有可能會錯過最好的發行時點,而在“儲架發行”框架下,企業則可以自主選擇發行時點,不會錯過最好的發行時點,所謂的市場“窗口期”將逐漸消失,市場波動也能就此熨平。 此次修訂中的另一條,即“企業注冊超短期融資券,可在注冊有效期內自主發行”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超短融是指期限在270天以內的短期融資券,一般發行人信用評級較高,可滿足特大型企業對資金的流動性管理需求,在超短融推出以來,已經有過三次擴容。在此前的第三次擴容之后,凡是發行人達到付費模式不同的雙評級中任一評級機構出具AA級主體評級,以及近三年內公開發行債務融資工具累計達3次或公開發行債務融資工具累計達50億元的要求,即可注冊發行超短融。“從擴容的歷史來看,此前,AA級別以上的企業已經放開,因此,此次放開主要針對的是資質更低的企業。放在當前背景來看,很多中小企業因為流動性不足,銀行抽貸很容易,因此放開超短融,可以防范這一部分企業的流動性風險。”上述銀行債券主承人士表示。業內人士分析稱,全面放開后,預計大批有流動資金需求的企業將注冊超短融,未來有可能進一步替代短融產品。 來自交易商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我國債務融資工具存量規模已突破8萬億元,累計發行債券量達18.5萬億元。對于此次銀行間市場擬推出的便利化舉措的未來落地效果,多位業內人士都給予了肯定。業內人士表示,經濟下行壓力大,銀行惜貸情緒嚴重,從數據可以看出,盡管調控政策接連出臺,但間接融資量仍然上不去,在這樣的背景下,銀行間債市作為國內債券市場的“主板”,在交易商協會多項政策的刺激下有望擴容,并推動直接融資規模的上升。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擔心,在當前信用風險較高的環境下,投資需求或許增加有限。“以打包注冊為例,目的是為了減少流程,但事實上部分企業在協會注冊未發的余額還很多,所以短期對市場影響也有限。”該市場人士直言。 |
相關閱讀:
- [ 09-21]債市違約潮來襲 央企國企"不壞金身"終結 | "國美女掌門"杜鵑緣何高調亮相
- [ 06-22]私募基金獲銀行間債市“入場券”投資者結構生變
- [ 06-18]凈資產千萬元級私募基金 獲準進入銀行間債市
- [ 05-27]央行取消銀行間債市交易流通審批 為債市統一鋪路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