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財辦:現有城鎮化模式在全局上制約著經濟增長
2015-11-09 13:07:45??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中新網11月9日電 今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指出,現在這種城鎮化的模式,是只能到城市打工、經商、就業,但是不能在城鎮落戶的城鎮化的模式,在全局上制約著中國經濟增長。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日舉行吹風會,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介紹解讀十三五規劃建議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對于“十三五”期間將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楊偉民指出,這次建議提到城鎮化率的時候有兩個說法,一是在總結“十二五”成就的時候講,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55%,但是在目標當中講,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 楊偉民稱,習近平總書記在說明當中就這個問題專門作了解釋,現在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55%,但是質量不高,最主要的體現在于現有的城鎮7.5億常住人口中有2.5億左右的人沒在城鎮落戶,沒能在城鎮享受到相應的公共服務,也沒有相應的市民權利。 現在來看,中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其中一個重要的基礎性條件是勞動年齡人口減少,農民工增長速度在下降。去年外出農民工增長速度已經到了1.3%,也就是說,未來常住人口城鎮化的速度將會放慢,城鎮化率取決于進城農民工的數量。現在這種城鎮化的模式,是只能到城市打工、經商、就業,但是不能在城鎮落戶的城鎮化的模式,在全局上制約著中國經濟增長。 對于“招工難”的原因,楊偉民提出,是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了,還有一個是因為農民工相當多的一部分干到40歲左右就離開城市,因為不能在城市定居就回原籍了。這就意味著每一個農民工一生的勞動年齡時間比在城市的就業人口少了接近20年。農民工回到農村,農業是勞動生產率低的部門,從高生產率的部門流回到低生產率的部門,是經濟發展的大礙。 另一方面,涉及現在城市的住房怎么樣啟動,楊偉民指出,上一輪住房制度改革主要是以城鎮戶籍人口的公有住房產權化為主要方向,現在房地產市場調整,城鎮住房已經到了一個調整的階段,戶籍人口的家庭,不一定都有產權房,住房基本上都得到了滿足,人均是34平方米。 楊偉民表示,但是如果考慮到外地人口,因為往往是外地的非戶籍人口擁有的房子是少的,所以這樣會產生多大的住房需求大家可以想像。農民工市民化或者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的水平,在宏觀上、全局上影響著國家的經濟增長,所謂城鎮化是經濟發展最大的動力或者最重要的動力。 關于城市容量的問題,楊偉民稱容量不是問題,關鍵問題是各地區思想上認識不夠,另外是有利益在里面,過去城鎮化往往是要地不要人,要土地建設指標,土地指標拿了可以掙錢,土地財政可以蓋房子,可以帶動增長。但是人進來以后是要提供公共服務的。這次提出來兩掛鉤,一個是建設用地增量要和人口落戶數量掛鉤,一是財政轉移支付要和市民化掛鉤。 楊偉民就貧困問題指出,現在剩下的7017萬人口,到去年為止,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就建檔立卡的摸底情況,其中有2000-2500萬屬于失能人口,已經失去勞動能力了。 十三五規劃建議就貧困縣全部摘帽實現提了六個途徑,一是就地發展產業,二是轉移就業,和城鎮化相結合,三是異地扶貧。四是生態保護脫貧一批。五是醫療保障制度的健全。六是剩下的全部納入低保,實現低??h和貧困縣的有機銜接。 楊偉民總結,中央已經充分認識到扶貧已經進入到攻堅階段,必須實行精準扶貧的基本方略,采取六個一批,其實是精準到每一個人、精準到每一個家庭,最后實現脫貧。 |
相關閱讀:
- [ 10-31]專訪中財辦副主任楊偉民:五大路徑通向全面小康
- [ 01-08]推進"多規合一"轉變職能 王蒙徽拜會中財辦住建部領導
- [ 10-23]三農專家韓俊履新中財辦副主任 研究三農30余年
- [ 10-23]韓俊任中財辦副主任 長期參與中央一號文件起草
- [ 03-22]中財辦副主任:推進城鎮化必須要有歷史的耐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