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快遞發展痛點護航電子商務 如果說消費金融的發展解決了民眾“買得成”前半部分的“資金”問題,那么國務院促進快遞業發展的政策部署,則提供了民眾“買得成”后半部分的“運輸”保障。 李克強日前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促進快遞業發展的系列措施。德利得物流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惲綿告訴中新網記者,這些措施直指快遞業發展的痛點,解決了多個問題。 首先是快遞車輛在城市中運輸貨物所遭遇的諸多不便。惲綿介紹說,城市管理部門對貨運車輛路權的限制,讓許多物流企業都無法用合法手段去滿足運輸需求。特別是快遞企業,很多公司實際上都是用客運車輛在城市中配送貨物,“如果一個城市正常的經濟生活要靠違法物流來支撐,那肯定是有問題的”。 針對上述問題,國務院常務會明確提出,要實施快遞“上車上船上機”鏈接工程,給予快遞專用車輛城市通行和作業便利。惲綿強調,這一政策對快遞業的發展至關重要,關鍵看下一步如何落實。 除了提升貨物配送便利度,本次國務院常務會提出的“探索快遞企業工商登記"一照多址"”,也被認為有助于快遞業突破經營層面瓶頸。 按照現行“一照一址”的要求,需要廣撒網的快遞公司很多“點”雖然只有十幾個人,但也需要單獨的執照以及財務體系的配套,這極大的增加了快遞公司的運營成本。 百世匯通相關負責人測算說,如果實行一照多址,通過減少代辦費用和時間,推廣規模運作,預計可以節約20-30%的布點成本,并有利于快遞企業快速拓展網絡規模和提升末端派送網點的經營實力。 不難發現,物流行業的持續發展,讓“雙11”消費記錄不斷刷新成為可能,而伴隨著一系列痛點被擊碎,物流的發展將為電子商務提供長期利好。 政策“組合拳”助力消費擴大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諸多政策的效果在“雙11”這樣一個消費時點得以凸顯。但國務院常務會針對消費全流程的“組合拳”事實上將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對消費的擴大升級提供“潤物細無聲”的助力。 除了推動消費金融和物流業發展讓民眾能夠“買得成”,此次常務會還通過在國內外同時引入“源頭活水”,確保民眾“買得好”。 針對此前中國游客在海外瘋狂掃貨的景象,會議提出要暢通商品進口渠道,擴大群眾歡迎的日用消費品等進口,增設口岸進境免稅店,落實和完善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 “老百姓兜里有錢了,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不能限制大家出國買東西,更不能把國門關起來,還是要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自由。”李克強說,“但與此同時,必須要以民眾消費需求升級,促進國內消費品產業升級。” 因此,今天的常務會提出要以改革創新破除制約消費擴大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全面放寬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分領域逐步減少、放寬、放開對外資的限制,支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增加優質新型產品和生活服務等有效供給。以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帶動住房、家電等消費。 與此同時,國務院還致力于優化“消費環境”,讓民眾“買得放心”。今天召開的常務會指出,以更嚴的標準和監管強化企業主體責任,促進消費品質量的提升,建立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推進跨地區、跨部門信用獎懲聯動,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保護知識產權,嚴懲假冒偽劣、價質不符等行為,維護消費者權益,使消費者放心消費,從而更好拉動內需。 許凌對信用的作用深有感觸,他表示信用風險管理是京東金融的立足根本,也是京東金融未來發展需要的頭等大事。目前京東金融的風控模型已經可以實現直接支撐toC端的產品,還可以作為toB的服務對外輸出。可以說風控做得越扎實,京東金融的模式和產品就越有保障,越有出路。 企業方面的信用同樣關鍵,許凌強調,如果一家企業存在不良信用信息,但由于沒有進行信息公示或對外公布,之后與之進行合作的銀行、企業仍有可能上當受騙。因此,國務院此次提出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無疑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有著重大意義。(完) |
相關閱讀:
- [ 11-11]“雙11”,不止是網購狂歡
- [ 11-11]雙11杭州海外倉“爆倉” 業務量預估增長10余倍
- [ 11-11]天貓雙11網購節數據出爐:廣東人最能買
- [ 11-11]外媒:雙11串聯購物和娛樂 象征中國消費信心崛起
- [ 11-11]單身遇上“雙11”:光棍節被玩壞 “脫光”要隨緣
- [ 11-11]天貓“雙11”72秒交易10個億 12分28秒突破100億
- [ 11-11]12分28秒天貓雙11交易額突破100億 無線交易額占比74.83%
- [ 11-11]大學生雙11網貸消費引質疑 生活費幾乎都用來還款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