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由此我國全面脫貧戰役正式打響。《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制定農村扶貧開發條例,而為了保證順利制定這項農村扶貧工作的頂層設計,以及順利實現全面脫貧目標,目前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動用了多項扶貧改革工具,力促貧困地區農民增收。 成效 “十二五”5000多萬人摘掉“窮帽子” 重慶市黔江區,地處渝湘鄂交界,屬于國家級貧困區縣,部分地區的村民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2010年,外出務工的黔江人李清華帶著自己在外地多年的積蓄來到白石鄉成立了農業開發公司和辣椒種植專業合作社,從事黔江特色食品“渣海椒”的研制、生產和銷售,并帶動周邊農戶種植辣椒。 雖然在專合社的帶動下,當地部分農戶走上了快速致富道路。但李清華的經營并非一帆風順,還遇上過給企業發展造成危機的資金問題。當時,人民銀行正在為當地的新型涉農金融機構提供微息再貸款,用于支持“三農”群體,而重慶黔江銀座村鎮銀行便運用了這個再貸款資金項目,為李清華發放了50萬元的“央行-銀座惠農貸”,不僅解決了他的資金難題,還為其每年節約利息4萬元。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李清華的企業累計幫助附近居民30人就業,帶動26家農民合作社1500戶農戶種植辣椒、玉米、兒菜等5265畝,實現戶均增收4200元。很多過去窮得都揭不開鍋的村民現在蓋起了小洋樓,添置了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生活狀況已今非昔比。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日前表示,“十二五”以來,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2014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892元,比2010年增加近4000元,“十二五”以來年均增長達到了10.1%,高于GDP增長,也高于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連續十一年保持較快增長。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全國貧困人口由2011年的1.22億人減少到2014年的7017萬人,也就是說,5000多萬人摘掉了“窮帽子”,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有保障”。 “我在基層調研時,希望到老鄉家里看看,看看家里有什么,了解農民怎么過日子,現在絕大多數農村家庭已經擁有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摩托車、電動車已經成為農民比較普遍的代步工具,有不少農民還開上了小汽車。”韓長賦說,2014年,我國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將近7000元,這個數據比2010年增長了近3000元。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指吃的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重)從2010年的41.1%下降到2013年的37.7%,食品消費支出比重明顯降低,也說明了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 |
相關閱讀:
- [ 11-11]黃畢村:支部引領 產業扶貧
- [ 11-11]濠村鄉:落實精準扶貧 科學發展種養業
- [ 11-11]扶貧豈能“輪流坐莊”
- [ 11-09]【暢想十三五】 社會力量助扶貧:5年捐助8.6萬名學生
- [ 11-09]精準扶貧: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
- [ 11-06]精準扶貧如何才能更精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