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學界、媒體高度關注中非合作論壇峰會
2015-11-13 07:15: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中新社約翰內斯堡11月12日電 (記者 宋方燦)距離第二次中非合作論壇峰會開幕還有3周之際,來自非洲和中國的專家、媒體代表在南非金山大學舉行圓桌會議,就即將召開的峰會展開分析、探討,全面解析此次峰會的重大意義。 此次會議由南非金山大學“中非項目”發起,來自南非、肯尼亞、美國、塞拉利昂、贊比亞以及中國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和媒體記者受邀出席。會議的主題是“中非交往的轉折點”,金山大學新聞學院哈伯教授出席并主持了會議。 會上,金山大學國際關系學教授謝爾頓作了《政治與國際關系:中非合作論壇與非盟2063年議程》的報告。他指出,中非交往現在被廣泛認為是一個主要的成功故事,也被認為是現有國際體系下的一個建設性的、積極的典范。中非合作論壇是為雙方提供了全面協商和對話的機會,有助于推動中非合作,在經濟上實現互利互惠。同時,中非合作論壇也提供了一種解決共同關心問題的外交體系。他認為,中國是非洲最關鍵的發展伙伴國,為非洲的長期發展提供了基礎建設幫助,中國提供的貸款和援助項目為非洲的減貧和創富提供了新的機遇。中國快速的經濟增長給了非洲商品進軍中國的機會,而從中國進口的物美價廉的商品則可以大大降低非洲人民的生活成本。 希爾頓還指出,與其他國家或地區對非洲的合作不同,中國與非洲的合作建立在源遠流長的友誼基礎之上。在非洲的民族解放過程中,中國一直是非洲國家最堅定的支持者。對今后中國與非洲的合作,他建議應多發掘一些人無我有、雙方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 會議期間,與會學者就中非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和文化等領域合作前景進行了分析。斯泰倫博斯大學的中國研究中心的執行主任安東尼教授博士介紹了中非合作論壇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從經貿、政治、文化方面全面解讀了中非關系。來自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阿德姆教授通過比較中非合作與中日合作等差異,闡述了中非合作領先而獨特的地位。開普敦大學新聞系的瓦瑟曼教授就如何報道好中非合作論壇和中非關系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希望媒體能準確、平衡、客觀地進行報道。另外,來自南非、贊比亞和塞拉利昂等國的記者代表在會上交流了心得,介紹中國在幫助非洲抗擊埃博拉疫情中的重要作用等,并紛紛表示將全力關注、報道好將于12月4日開幕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 9月4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南非外交部長馬沙巴內共同宣布,南非將于今年12月4日至5日在約翰內斯堡舉辦中非合作論壇峰會。這也是繼2006年北京峰會后,中非合作論壇的第二次峰會,也是中非合作論壇峰會首次在非洲國家舉辦。(完) |
相關閱讀:
- [ 07-25]坦贊鐵路,中非關系的豐碑
- [ 08-07]外交部回應美方涉中非關系言論:希望美方理性
- [ 05-29]專家:中非關系由精英交往轉為大眾交往
- [ 05-13]李克強訪非:461框架和3大網絡助推中非關系升級
- [ 05-06]中非關系承上啟下的務實之旅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