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借市場之手推“中國制造”技術升級
2015-11-19 07:09: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11月18日電 (記者李曉喻)工業低迷,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之際,中國官方決定用市場之手,推動傳統行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企業技術升級改造工作。會議明確,要聚焦“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以提高質量效益為目標,啟動一批重大技術升級改造工程。 11月4日,李克強曾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要重點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短短兩周內兩次提出加快技術改造,既是為穩定工業和經濟增長,也有為“中國制造”培育競爭新優勢的考慮。 2015年以來,曾經高歌猛進的“中國制造”陷入低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逐季走低,工業企業利潤增長持續縮水。截至10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已連續44個月同比下降,顯示產能過剩依然嚴重。輕工、鋼鐵、紡織、建材等傳統行業受到的沖擊尤其顯著。 在此情況下,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重點支持這四大行業進行技術改造,提高裝備、能效等水平,降低成本,對處于困境中的企業和中國經濟而言無疑是一項利好。 “傳統行業低迷不是社會不需要,而是因為發展層次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義平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指出,在此情況下,對鋼鐵等老行業進行技術改造,有利于推進結構調整,提升產業水平。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表示,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有利于短期內增加固定資產投資,進而拉動經濟增長。 而擁有技術優勢的外企也將從中受益。目前,西門子等不少外企都計劃與中國企業圍繞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加大合作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官方此舉并非只為短期“救急”,而是著眼于工業的長足進步。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工業如今已走到了要提升質量和技術水平,而非擴張產量的階段。工信部部長苗圩指出,目前制造業的主要問題是先進工藝、產業技術基礎薄弱,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缺乏,高精尖產品和重大技術裝備生產不足。 不解決這些短板,中國將難以進入世界制造業強國行列。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王海濱對中新社記者直言,中國企業如果不進行技術升級,“如何跟國外的同行競爭是個嚴重的問題”。 如果考慮到民眾連馬桶蓋這類日常用品都要到海外搶購的事實,用技術升級“中國制造”更顯刻不容緩。 中國制造業未來10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中明確提出,要持續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建立支持技術改造的長效機制。 李克強在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技術改造升級要“以市場為導向”,同時提出了多項舉措,不少與制度建設有關。如簡化前期手續,推動并聯審批;發布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指導目錄,編制年度重點技改升級項目導向計劃;健全融資擔保、風險補償等激勵機制,鼓勵采用“眾創、眾包、眾籌、眾扶”等。 在李義平看來,中國企業技術升級之所以多年未見明顯成效,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市場機制不健全,致使“過剩產能退不下去,技術升級升不上來”。因此,真正的長效機制就在于依靠市場的力量,讓有市場有能力的企業去摸索適合自身的技改升級道路。提出技術改造“以市場為導向”,意味著摸準了長效機制建設的方向。(完) |
相關閱讀:
- [ 11-18]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 決定統一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 [ 11-18]李克強:公開政府“權力清單”壓縮辦事人員自由裁量權
- [ 11-18]馬來西亞華人:李克強訪馬將全面提升兩國友好關系
- [ 11-18]李克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科學編制“十三五”
- [ 11-17]李克強:科學編制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