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理念確立“十三五”基調
2015-11-26 07:15:24? ?來源:瞭望 責任編輯:陳瑋 劉寶琴 |
分享到:
|
——綠色是發展的底色。 全會首次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這與十八大將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一脈相承。綠色發展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也是實現生態文明的根本途徑。全會提出“四個格局”和“兩個體系”,強調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完善這些制度,把環境承載力作為最為稀缺的自然要素對經濟發展進行調控,能有效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同時為了督促政府履行環保職責,首次將“提高環境質量”作為環保工作的核心,以改善環境質量作為“十三五”期間環境保護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主線。同時,全會還提出了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落實地方政府責任,推進國家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開放是發展的大勢。 開放發展有利于實現中國與世界對接,以對外開放倒逼國內的改革。 “十二五”期間,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量和實際利用外資總額已是世界第一位,并實現了向資本凈輸出國轉型的歷史性跨越。 “十三五”期間要進一步加強開放的力度、推進開放的深度、擴大開放的廣度,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要轉變過去主要依靠吸引外資和產品出口的對外開放方式,更多地強調資本輸出和企業“走出去”,使我國從一個商品輸出大國變成資本輸出大國,完成從產品“走出去”深化到服務“走出去”。 要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并將“一帶一路”建設和自貿區戰略納入到規劃中,推動中國企業海外拓展,使我國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實現更高層次的開放。 ——共享是發展的目標。 共享發展強調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念,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向全面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 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是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全會提出的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等對實現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的整體性貧困等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全會提出要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人關愛服務體系,將促進其平等享有城鎮化和經濟發展的成果。 全會關注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保、醫保等民生問題,重申居民的收入和經濟增長要同步的任務。 同時,全會提到要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為此,政府要通過加大公共產品投入,降低生育成本和撫育成本。 |
相關閱讀:
- [ 11-26]北京“十三五”PM2.5年均濃度降15%
- [ 11-25]泉州民營企業家眼中的“十三五”:借力“智能制造”轉型升級
- [ 11-25]互聯互通 綠色惠民 黑龍江“十三五”多點發力奔小康
- [ 11-25]"十三五"規劃綱要擬提出福建經濟增幅年均8.5%|福建自貿區條例草案提交一審
- [ 11-25]十三五生產要素改革全面提速 戶籍改革排名靠前
- [ 11-25]閩“十三五”總指標擬減少8項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