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暴雨、洪災、干旱……近年來由于氣候變化造成全球極端天氣頻發,發展中國家成為首當其沖的受害者。由于缺乏相關資金和技術支持,發展中國家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本就極為有限,而隨著氣候災害愈演愈烈,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缺口更是越撕越大,形成惡性循環。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14年12月發布的評估報告顯示,即使能在本世紀末把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到2050年,發展中國家每年仍可能需要2500億至5000億美元的資金,以應對氣候變化所導致的海平面上升、暴風雨、干旱等極端天氣問題。這一評估結果遠高于此前700億到1000億美元資金缺口的估計。該報告還預測,如果到2050年全球氣溫升幅達4攝氏度,發展中國家面臨的資金缺口將會翻倍。 為何發展中國家急需如此多的資金?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許多發展中國家每年需要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挑戰。在過去幾年中,菲律賓、孟加拉國等亞洲國家正成為受颶風、暴雨等極端天氣影響的重災區;埃塞俄比亞、索馬里等國所在的非洲之角地區也頻頻遭遇干旱、暴雨等“水火兩重天”;由于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更是嚴重威脅到太平洋小島國的生存。另外,氣候變化還會造成大米、小麥等全球主要農作物減產,這對于部分人口稠密且農業基礎薄弱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此外,發展中國家推廣綠色技術、更新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等亦需龐大的資金支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存在知識和技術鴻溝,目前絕大多數先進的環保技術都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未得到充分有效的應用,開展大規模的技術轉讓與合作、促進知識產權利益分享勢在必行。 那么,愈來愈大的資金缺口,究竟由誰來補?由于碳排放的累積效應,發達國家無疑應該承擔主要責任。但是迄今他們對出資承諾的兌現情況令人遺憾。 根據哥本哈根會議和坎昆會議協議,發達國家應該在2010年至2012年總共為發展中國家提供300億美元的“綠色氣候基金”,到2020年實現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長期援助資金。 然而,發達國家迄今對出資的踐行情況遠不能令人滿意。成立于2010年的綠色氣候基金雖已獲得超過100億美元注資承諾,但截至今年6月,實際到位資金不足六成。美國、加拿大、意大利等七國集團成員的注資承諾仍只是空頭支票?!?/p> 發達國家在出資時還普遍存在“新瓶裝舊酒”現象,即將原來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援助資金改貼氣候標簽,甚至還有發達國家依靠削減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項目籌措資金。經合組織的報告顯示,在2013至2014年,僅有16%的援助資金被用于應對氣候變化。 與發達國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雖然是發展中國家,自身也受到氣候變化巨大影響,卻宣布拿出200億元人民幣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包括增強其使用綠色氣候基金資金的能力,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贊譽。 就資金問題,發達國家光說不練,已經成為近年來氣候談判進展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即將召開,是時候督促發達國家通過認真履行承諾,彰顯共同應對氣候挑戰的決心和誠意了。(記者彭茜,編輯楊駿,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
相關閱讀:
- [ 11-28]白話氣候變化
- [ 11-28]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大國擔當
- [ 11-27]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在即 保護地球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
- [ 11-27]氣候變化巴黎大會的責任與機遇
- [ 11-26]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世界目光注視中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