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衛計委將每半年向市教委 通報一次高校艾滋感染情況 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吳尊友日前表示,近五年我國大中學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北青報記者昨日從市衛計委了解到,目前北京市18-22歲的青年人感染艾滋病的比例占全部青年人群的50%。 為作好青年學生的疫情通報,謝暉表示,從明年起,市衛計委將每半年向市教委通報一次高校艾滋病感染情況,共同研究應對措施及高危風險點。具體的通報形式及通報內容細則目前還在制定當中。“在高校青年學生當中,我們還是側重整體環境的教育,包括健康的交往方式、安全套的正確使用等。” 謝暉表示,目前,全市共有87所高校建立了高校青春紅絲帶社團,注冊在校會員數近7萬人,各區縣防艾志愿者達到5萬余人。 文/本報記者劉洋 醫聲 佑安醫院性病艾滋病臨床診療中心: 最小艾滋患者 僅14歲 將終生服藥 如果不是有可能感染了艾滋病,大部分人可能一輩子也不會踏入傳染病專科醫院的性病艾滋病感染科室。“我怎么可能會得這種病呢?”第一次走進這個科室的人,震驚大多超過了對于死亡的恐懼,從痛不欲生的崩潰,到平復心情,再到接受現實,這個過程可能是一個月,一年,甚至是三年。 性艾門診量一天可達450人 青年患者成為主要群體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性病艾滋病臨床診療中心,很多來自北京甚至全國的艾滋病感染者每個月都要來“報到”一次,規律取藥。這里一天的門診量最多時可以達到450人,其中約四到五成的患者是因為普通疾病在其他醫院就診或是術前檢查被檢出異常,被專業醫院進行檢查。而其他的人,則是因為發生了高危性行為或是長期男同關系而主動前來檢測。 據院方統計,從2005年至2015年的10年時間里,性艾診療中心累計接診了5383位患者,其中25歲至49歲“主力”患者4040人,是最主要的患者群體。而15歲至24歲的青少年患者共856人,占總患者人數的約15%。占比數字貌似不大,但是從發展趨勢上來看,2005年全年醫院接診這個年齡段的患者共11人,而今年前十個月,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258人,十年間增至23倍。 仔細分析數據不難發現,這個數字是從2012年開始出現明顯增長。2012年,醫院接診這一群體共96人,超過了前7年的患者數量總和。此后2013年人數增加到155人,2014年則增長至256人。從傳播途徑上看,同性傳播始終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今年前十個月同性傳播占比接近95%,比2008年增長了超過一倍。 最小患者入院年僅14歲 將開始終生服藥 雙肩背的鉚釘包、迷彩鞋、迷彩外套,反戴著一頂帽子,23歲的小浩(化名)走進北京佑安醫院性病艾滋病臨床診療中心主任孫麗君的診室時,給人的感覺是“年輕、時尚、言談溫和,有禮貌”。然而,他已經是服藥三年的“老”患者了。在孫麗君接診的患者中,95%都是男性患者,其中95%都是男性同性戀者。他們有的從上學時就成為感染者,已經服藥多年。 孫麗君接診過的最小感染者是入院時僅14歲的小偉(化名)。中考畢業后,放松的小偉在出去玩的時候遇到了幾個年長自己幾歲的“大孩子”,出于對性的好奇,在幾個“大孩子”的誘導下,與他們發生了同性性行為。一段時間后,因肛門部位長了尖銳濕疣,家人帶著小偉前往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提醒下,家人才想到帶小偉檢查了艾滋病感染情況,結果呈陽性,小偉一下子傻了眼,家人幾近崩潰。 小偉的情況在男同感染者群體中十分常見。據了解,在性艾門診,約百分之三四十的艾滋病感染者可能同時合并尖銳濕疣以及梅毒。治療這些疾病的費用基本都需要感染者自掏腰包,花費上千元錢進行治療。而如果沒有這些特殊情況,除了服用國家免費發放的抗病毒藥物外,其余的檢查費用一年幾百元就可以包含。 在定期服藥后,小偉的情況逐漸穩定,孫麗君認為,如沒有特殊情況,他的壽命可能與正常人無二,“但這也意味著他們已經開始了終生服藥的生活”。據介紹,按照目前的抗病毒雞尾酒療法,對于普通感染者而言,每天要服用三種抗病毒藥物每種各一片,一天三次,不能停藥。一旦停藥,就可能產生耐藥性,由于國家免費發放的藥品種類有限,如果產生了抗藥性,就意味著可能需要更換自費的藥品,也就是說,一個月可能就需要承擔至少兩三千元的藥費。 |
相關閱讀:
- [ 12-01]前十月新增艾滋病例逾3000 九成為性傳播
- [ 12-01]廈艾滋病報告:大學生男男性感染增多 本地戶籍者減少
- [ 12-01]不要總從同性戀角度關注艾滋病
- [ 12-01]艾滋病需“精準防治”
- [ 12-01]聚焦世界艾滋病日:中國防艾抗艾如何實現三個“零”?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