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長期遭受交通擁堵之苦的首都北京而言,是否征收擁堵費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北京市交通委日前明確,2016年將研究試點征收擁堵費,針對小客車、機動車實施更加嚴格的限行措施;并通過停車綜合治理等措施,緩解首都擁堵。 收了費,是否就能讓道路暢通?這劑藥能否根治北京擁堵之“癥”?有專家指出,病癥因城而異,擁堵費也并非包治百病。征收擁堵費的前提是公共交通便捷,相關配套完善,以此引導公眾綠色出行。 治堵將研究試點征收擁堵費 北京的擁堵不是簡單的道路、機動車保有量、管理等等單一方面原因造成的,而是多年以來多種原因形成的“慢性病”。目前,北京市主要道路超負荷運轉,城市環路和主要聯絡線均超出設計流量50%以上,西二環、東三環這樣的“明星路段”高峰時段小時流量達1.3萬余輛,一些主要道路全天通行流量超過10萬輛。 北京市始終在試圖通過各種措施破解擁堵難題。北京將把治理擁堵、緩解“大城市病”作為“十三五”期間的重要工作。近期將推出《北京市緩解交通擁堵總體方案(2016-2020年)》,治理“道路堵、停車亂、地鐵擠、公交慢、換乘不便”等交通病。 北京市交通委日前透露,將通過立法方式確定如何收費,并將收取擁堵費納入《北京市緩解交通擁堵總體方案(2016-2020年)》,通過“一攬子方案”來實現擁堵治理。 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規劃院信息室主任姜鵬認為,從國外經驗來看,收取擁堵費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如果費用收取合理,效果可能比限行大。但也有市民反對征收擁堵費,認為收費無法解決擁堵實質問題,應該通過加大公共交通來解決擁堵問題。 治擁堵需綜合施策 截至2015年8月,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經達到557.5萬輛。造成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攤大餅”式的發展模式,北京市四環路以內集中了全市65%的重點小學、80%的三甲醫院,繁華商業區、餐飲娛樂場所等成為無法回避的常規堵點。 二是車輛保有量與道路資源矛盾,北京市車均道路面積僅為18.3平方米,僅比一個標準停車位的面積(約為12.5平方米)略大。 三是路網與公共交通有待完善,北京全市道路總長已經達到2.9萬公里,但一些路網結構需要進一步完善。 四是停車占道,停車位缺口巨大,造成二環內不少道路成“停車場”,影響通行。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繼孚指出,北京交通承載力問題是“大城市病”的問題,需要從規劃、建設、管理、限制方面共同發力。 “收取擁堵費是一種輔助手段,需要配套完善的治理體系。”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綜合交通規劃院院長張國華認為,就北京的情況來看,造成擁堵的原因復雜,需要綜合施策。此外,擁堵費怎么收、收多少應該科學測算。否則收少了起不到效果,收多了可能阻礙道路資源“物盡其用”。 發展公共交通才是治堵根本 郭繼孚認為:“大城市治堵不可能一蹴而就。從供需矛盾來看,北京交通壓力還是增長趨勢,擁堵費等經濟手段的執行效果需要在整體環境中看待。”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東認為,經濟杠桿能起到一部分作用,發展公共交通才是根本。這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城市路網規劃和建設,加大對公共交通的投入。還要約束公車過度使用,保障公共交通的“路權”。同時也需要市民的共同配合,人人做到踐行低碳生活觀念,減少不合理的用車需求。 從2004年開始,北京市每年編制階段性方案,并先后推出了公交優先、機動車總量調控、區域限行等多種措施。未來將配合擁堵收費,執行更加嚴格的限行政策;出臺錯峰上下班政策;構建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網絡,包括興建軌道交通,治理亂停車,提高公交速度,構建自行車、步行出行的道路體系等。 “除了控制機動車數量,降低使用強度,北京市還將綜合運用科技、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交通綜合管理水平。”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說,在管理層面,緩解交通擁堵將納入各區縣政府績效考核,形成治理擁堵的“合力”。 (記者丁靜、盧國強、陽娜) |
相關閱讀:
- [ 12-05]征收擁堵費三問:該不該收?收多少?怎么收?
- [ 12-05]北京二環部分出入口為緩解擁堵長期或分時封閉
- [ 12-04]擁堵費開征需要聽取多方聲音 需完善公共交通
- [ 12-04]道路擁堵,收費并非萬能藥
- [ 12-04]收擁堵費要讓綠色出行深入人心
- [ 12-04]征收交通擁堵費,要先有廣泛共識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