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習近平心中“那座城”
2015-12-20 15:07:2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麗紅 趙舒文 |
分享到:
|
2014年2月,習近平在北京市考察。這是習近平在市規劃展覽館了解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當然,一張好的城市藍圖還需要一以貫之的執行。如果城市在不斷擴張中頻頻突破規劃約束,“一任領導一任規劃”,再好的藍圖也成了一紙空文。城市規劃必須有硬性的制度保障,有權威性、嚴肅性。 這種制度保障就是“立法”。 2015年5月,習近平來到被稱謂“千島之城”的我國首個以群島建制的地級市——舟山,在舟山城市展示館,習近平說:“舟山群島新區規劃要確保法定效力”。 2013年12月,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舉行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也更加明確了城市規劃要保持連續性,“不能政府一換屆、規劃就換屆。編制空間規劃和城市規劃要多聽取群眾意見、尊重專家意見,形成后要通過立法形式確定下來,使之具有法律權威性?!?/p> 網上有人給我建議,應多給城市留點‘沒用的地方’,我想就是應多留點綠地和空間給老百姓?!?/p> 北京市規劃展覽館位于北京古老的街道——前門東大街,里面陳列著幾塊《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展板。 2014年2月,在這里考察的習近平看到展板上綠色越來越多后,說,“網上有人給我建議,應多給城市留點‘沒用的地方’,我想就是應多留點綠地和空間給老百姓。” 城市不能滿滿當當,綠色空間的分布某種程度上象征著一個城市的現代化進程。對于建設綠色城市,在中央文件中也有過多次生動的表述—— “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城鎮建設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 “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 當然,綠色城市還包涵節能環保的概念。城鎮化建設中,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和低碳、便捷的交通體系;推進綠色生態城區建設,提高城鎮供排水、防澇、雨水收集利用、供熱、供氣、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等,在一座城市的現代化進程中不可或缺。 海綿城市,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就是城市現代化建設中的一個縮影,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彈性”。 習近平曾提出,要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城市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另一個縮影是地下綜合管廊,也就是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將改變過去城市建設“重地上,輕地下”的局面,將標志著中國城市建設發展方式的轉變。 |
相關閱讀:
- [ 12-20]習近平扶貧:情到深處 志比鋼堅
- [ 12-20]“平語”近人——“護藍”“增綠” 習近平殷之切切
- [ 12-19]習近平對經濟形勢的10個權威判斷
- [ 12-18]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閉幕 各方高度評價習近平主旨演講
- [ 12-18]習近平“五個更加注重”描繪中國發展新路徑
- [ 12-18]奠定互聯網蓬勃發展的基石——習近平主旨演講引起與會者強烈共鳴
- [ 12-17]國際主流媒體關注習近平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主旨演講
- [ 12-17]習近平烏鎮演講五點主張體現大責任、大擔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