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機關報談官員爭斗 很可能演變為派系之爭
2015-12-21 07:41:23?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前不久,廣東省湛江市政法委副書記用座位牌、礦泉水瓶打砸副市長,市紀委一科室主任上前勸阻時,也遭到了拳打腳踢。據媒體報道,沖突的原因疑似是對表彰名額存在分歧。 近年來,官員因意見不合產生工作分歧,從而引發肢體沖突的事件并不在少數,這些沖突讓人們不禁對官員的官德作風產生了質疑。 其實,官員之間因為知識水平、脾氣性格、工作理念的不同在工作中產生分歧,十分正常。只要是為了工作,對事不對人,就必然能通過坦率交流,達成共識。如果遇事不友好商量、也不向上級反映尋求幫助,而是將工作分歧訴諸暴力,傷害的不僅僅是官員自身,更會嚴重破壞黨和政府的形象。 引發工作分歧的原因有些你真想不到 2014年4月14日,河北省柏鄉縣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3名執法人員,在對涉嫌違法排污企業查處中,一名環境監察中隊長和環境監察大隊長因言語不和拳腳相加。 2014年10月8日,湖南省吉首市國土局下屬的國土房屋綜合開發公司副總經理龍吉林到國土局局長王孝強辦公室要求“解決問題”,兩人發生劇烈肢體沖突。 …… 在人們的印象中,官員一般提倡的是團結、和諧,那么以講黨性、作表率、重品行為標桿的官員之間為何會產生分歧、沖突乃至大打出手呢? 2014年,新京報曾對21起官員互毆事件進行了梳理,因矛盾、意見不合、經費報銷等引發的工作分歧是導致官員斗毆的主因。此外,公車使用、人事安排問題上的意見不合,也是官員沖突的一大誘因。 比如,湖南省衡陽市司法局召開黨委會,時任局長萬春生與副局長廖曜中在“進人”問題上發生爭執。萬春生為強迫廖曜中接受意見,大打出手。此外,打掃衛生、復印資料、簽到、送文件等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在某些“特殊時間”也會產生工作分歧,形成沖突。江西省鄱陽縣醫療保險局副局長汪華與辦公室主任杜晨陽就是因為一份外出考察學習文件未送收到位,在辦公室發生口角,隨后展開互毆。 正副職之間、上下級之間的工作分歧,有時容易引發劇烈的沖突。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正副職之間的沖突,往往都不是小摩擦,而是積怨已久的爆發。而這種矛盾可能來自工作上的,也可能來自競爭提拔過程。 面對分歧時,選擇訴諸暴力的官員只是極少數。大多數官員都能以溫和的方式來處理分歧。與上級領導發生分歧,下級官員往往會保留意見;與同級別領導的意見向左時,年齡輕、任職年限短的官員通常會保留意見。即便是分歧真的無法調和,官員之間也會盡量維持表面上的和氣。 專家表示,這一方面是國家公務員行為規范的約束使然,另一方面也與媒體、公眾的監督有關,一旦不理智的行為被媒體曝光,官員的仕途往往會受到影響。 |
相關閱讀:
- [ 12-21]官員何以“聽到真話”很難
- [ 12-21]三類官員難逃“主體追責” 下屬腐敗一把手坐不穩
- [ 12-20]中紀委機關報:官員升任重要崗位后想聽真話不易
- [ 12-18]漳州檢驗檢疫局供港蔬菜基地順利通過香港食環署官員檢查
- [ 12-18]“懺悔求樣本”的落馬官員能有多少悔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