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帶一路百人論壇研究部主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梁海明;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國際關系與臺港澳研究室主任趙磊 今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要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意味著我國未來將會加快主動參與國際經濟組織的頂層設計,將從國際經濟活動的積極融入者向主動塑造者轉變。但現階段下,我國在國際經濟組織的機制創新、人才培養、規則引領等方面仍有待提高。對此,建議廣東可率先通過與港澳地區合作,在廣東自貿區內打造“一帶一路”的“中國智谷”,共同打造創新試驗田,匯集新型高端智庫、人才試驗田和金融改革試驗田。 粵港澳共創“一帶一路”的“中國智谷”,打造三個試驗田,不但可為我國未來在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公共產品供給和制度性話語權等方面,增加實踐經驗和知識儲備,也能爭取將成功經驗推廣、復制至全國各地,以推動各地創新產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和推進“一帶一路”的建設。 創新試驗田:創建創新企業失敗后的善后機制和退場機制 在共同打造創新試驗田方面,建議粵港澳地區可在“一帶一路”的“中國智谷”內率先共建創新企業失敗后的善后機制和退場機制。新增長理論的主要建立者之一、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羅默(Paul M. Romer)曾指出,“經濟增長源自于更好的食譜,而不僅是煮更多東西。”羅默教授口中的“食譜”,指的就是創新,就是資源的整合與轉化。創新能夠形成新經濟,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但環顧全球,無論是科研創新,還是創立創新企業,往往遭遇各類難題,失敗多成功少。如果任憑科研創新者、創業失敗者自生自滅,不但有損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也不利創業產業的良性發展。 因此,粵港澳三地政府除利用資源大力扶持創新科研、發展創新產業之外,建議更應考慮創立失敗創新企業的善后機制乃至退場機制。 在設立善后機制方面,港澳業界對公司破產、公司重組和清盤等方面擁有豐富的國際經驗。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推出的創新、創業的善后配套機制,利用政府的資源為非因道德風險所致的創新、創業失敗者,提供公司解散、銀行欠款、租稅負擔、員工遣散和破產清算等方面的援助和保障。這些措施的目的是減少創新、創業者的后顧之憂,并讓失敗者未來可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全球各地的創業經驗均表明,創業失敗者下次創業的成功率,通常比首次創業者成功率更高,只有更加大力支持非因道德風險所致的創新、創業失敗者,成功創新、創業的幾率才更大。 在設立退場機制方面,廣東也應當充分利用港澳資源,研究設立適合非因道德風險所致的創新、創業失敗者的退場機制。事實上,一個創新理念、一件創新產品即使在廣東或全國暫時被視為“失敗”,也未必意味在全球范圍內都不被接受、被認定是“失敗”。 所以,粵港澳三地如設有退場機制,科研企業的創新理念、創新產品若暫不被內地市場認同,也可以通過港澳地區的國際資源和人脈,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乃至世界各國推廣、出售,未必不可令部分創業者和新產品起死回生。此舉若能試驗成功,不但有助粵港澳地區成為全國范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領跑者”,粵港澳善后機制、退場機制的設立,也有助于我國探索如何與境外乃至國外共同制定國際規則的路徑。 |
相關閱讀:
- [ 12-24]中央經濟工作會之后“一帶一路”的任務為何變了?
- [ 12-19]中國生態文明論壇福州年會開幕 一帶一路成亮點
- [ 12-17]烏鎮峰會老外看(8):推進“一帶一路” 共建共享互聯網空間
- [ 12-15]【烏鎮峰會大家談】“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互聯網時代潮流
- [ 12-14]“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代表最希望看到哪些電商大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